喉癌

簡介

  生在喉頭部的癌症謂之喉癌,喉癌中85 - 95%是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SCC)喉頭構造分為3區,如下圖:

    1. 聲門上區,包含:會厭軟骨杓狀軟骨杓狀-會厭皺襞假聲帶。

   2. 聲門區:即(真)聲帶,含前、後連合。

   3. 聲門下區:從聲帶下緣到環狀軟骨下緣。

  喉癌發生年齡層多在50歲以上,男女比4:1。成以上為聲門癌、四成為聲門上癌不到1成是聲門下癌,聲門下腫瘤常常是聲門癌直接往下侵犯造成。聲門癌由於缺乏淋巴引流,所以早期不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但隨著腫瘤長大及侵犯到鄰近組織(有較豐富的淋巴引流)時,也會轉移至頸部淋巴結。聲門上癌由於有豐富的淋巴引流,所以早期就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且易直接侵犯前會厭空腔、舌會厭皺襞和舌根部。單純聲門下癌很少見,比較常見是聲門癌直接往下侵犯到聲門下區,這是預後不好的徴兆之一。聲門下區淋巴引流豐富,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甚至縱膈腔。

致癌危險因子有下列幾項:

1. 抽菸最主要危險因子)。

2. 喝酒(有協同加成作用

3. 人類乳突病毒第16和18型(HPV type 16 .18

4. 慢性胃食道逆流。

5. 長期暴露於石棉、芥子氣、石化氣體。

  喉愈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一旦確認診斷,病患必須立刻戒除菸、酒、檳榔。從臨床病患反應來看檳榔、酒比較好戒,菸最難戒,但仍是要戒。民眾不宜聽信服用坊間偏方或中、草藥而延誤治療時機,降低存活率。

常見症狀 

      若有下列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耳鼻喉科)

  • 聲音沙啞尤其是聲門癌)

  • 喉嚨痛

  • 耳痛(轉移性疼痛)

  • 頸部腫塊

  • 吞嚥困難

  • 喝水易嗆

  • 咳血

  • 呼吸困難

診斷

  當醫師高度懷疑有癌時,會建議做切片檢查,因為切片才可以區分出良性或惡性病變。醫師會在看起來異常的組織上取下一小塊組織,送到病理科醫師以顯微鏡來檢驗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臨床上,癌切片,需要進開刀房全身麻醉處理,這是因為全身麻醉下比較容易檢查看清楚腫瘤侵犯範圍和大小;同時易處理切片後滲血,避免嗆入氣管。至今並沒有證據顯示切片會造成癌細胞轉移,而且切片是確診喉癌的必要檢查。

  當切片檢查證實有喉癌後,醫師會安排一系列制式常規檢查來看臨床上的分期,包括詳細頭頸部理學檢查,頭頸部影像學檢查(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上腹部超音波,核醫骨頭掃描,胸部X光檢查以及一般血液、生化檢查。至於葡萄糖正子掃描目前並非制式常規檢查,屬於醫師判斷有需要時的選項。

治療  

  • 手術

適用於 1. 早期可用經口雷射切除方式或傳統手術方式部份喉頭切除)

    2. 晚期、大範圍腫瘤:採取傳統手術全喉切除和頸部淋巴廓清術,再予術後輔助性放射線治療或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

    3. 頸部轉移性淋巴結太大有中央壞死現象、預期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無法控制下來時,經評估仍屬可切除者:可先做根除性或修正式根除性頸部淋巴廓清術,再予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來保留喉頭發聲功能。

    4. 接受過治療性同步放射和化學治療(器官保存療法)後無法控制下來或復發者,經評估屬可切除者,可施予救援手術。

  • 放射線治療

適用於 1. 單獨放射線治療僅適用於早期喉癌。

   2. 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器官保存療法)晚期、大範圍腫瘤的喉癌,由於傳統手術全喉切除,改變呼吸形態、影響說話功能(需使用人工說話器或用食道語),造成生活品質變更差;當病人堅持想要保存喉頭時,可採取器官保存療法,經研究其5年存活率與手術加術後放射線治療相差無幾,且能保留喉頭構造,唯獨需注意T4患者雖能保留喉頭構造,但其功能是否仍能發揮作用,保護聲門,避免吸入性肺炎,仍有待商榷!臨床上,若是保護功能喪失,屢次吸入性肺炎,這時建議最好還是拿掉喉頭,讓氣管和食道分流。

  • 化學治療

  其角色在於加強放射線治療之功效,在癌中主要用於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也有用於遠端轉移或復發卻無法救援治療時的姑息性化學治療。對於第四期的晚期臨床上,有先給予3次化學治療後,再來評估腫瘤大小縮小反應,如果縮小反應大於50%,意謂腫瘤對後續治療性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反應可能也會不差,可以進入治療性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反之,若反應小於50%,表示腫瘤對後續治療性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反應可能會不好,應建議轉為傳統手術治療後再追加輔助性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

  • 標靶治療

   抗EGFR藥物,可以增加放射線治療對腫瘤的治療功效。

治療後追蹤

  病患治療完後,必需要定期回院追蹤檢查。一般追蹤時間至少5年,尤其前2年追蹤相當重要,因為會復發9成都在前2年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