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簡介

  所謂吸入性肺炎,是指在吞嚥的過程因神經或肌肉不協調,會厭軟骨沒有關閉完全,使得包括食物或是嘔吐物、嘴巴中的分泌物等誤跑到氣管、肺部,造成細菌從上呼吸道跑進肺部而導致的肺部感染產生肺炎。

吸入性肺炎常見於頭頸部癌的病人

  在喝水或飲食的過程中,因嗆咳致使水或食物錯跑到氣管時,不一定都會造成肺炎,咳嗽反應良好的人,一旦有異物進入氣管,就會藉由咳嗽反應將異物排出。但頭頸癌病人常常會因為腫塊侵犯到吞嚥神經或喉返神經或者是手術後、化學與放射治療後傷害到神經肌肉組織、協調性變差、口水減少引起吞嚥功能受損或聲門關閉障礙,常常會有口水、食物或液體流入到肺部裡,引起吸入性肺炎。

  根據研究,有超過75%頭頸癌病患在接受化學放射性治療後第一年,有少數或大量食物或其他物質沿著或直接吸入到肺部,其中有25%是明顯的吸入到肺部裡,尤其是咽喉跟下咽的癌症。頭頸癌若併發吸入性肺炎,在12個月內的死亡率將近10%。其中大部分病人都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沒有特別注意。因此對於接受化學放射性治療後的頭頸部癌病人,應該要評估他們吞嚥的情形,減少病患因為吞嚥而引起的併發症。


如何評估有沒有吸入性肺炎

  頭頸癌的病人,治療團隊會在治療前、後會診語言吞嚥治療師評估吞嚥功能。若您有以下徵狀,代表有吞嚥障礙機會增加。


  • 無法吞嚥口水、常被口水嗆到、甚至需不停地吐出口水

  • 無法張口、開口範圍愈來愈小,甚至無法刷牙、進食

  • 每次進食後,常有食物堆積於口腔,或卡在喉嚨中的感覺

  • 講話有濡濕音(wet voice)(似喉頭有痰講話的聲音)

  • 進食時,食物逆流至鼻腔,甚至從鼻孔流出或噴出

  • 進食時,食物會誤入呼吸道,造成嗆咳,甚至導致吸入性肺炎

  • 出現疑似肺炎症狀:發燒、畏寒、咳嗽、痰多黃稠、嗜睡、氣喘

  • 進食時間延長(超過30分鐘),以前能吃的食物種類逐漸變成不能吃

  • 姿勢性低血壓、水、體重半年下降超過一成(>10%

  • 若對特定食物或質地發生吞嚥困難或嗆咳

如何預防吸入性肺炎

  語言吞嚥治療師評估後,若您有吞嚥相關問題,治療師會安排相關的衛教和訓練。在治療期間,建議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唾液中的細菌、必要時以其他方式提供水分及營養支持,包括鼻胃管或胃造廔管使用。在治療過後,若您已經可以開始飲食,建議進食時盡量維持上半身直立、避免同時說話,依照治療師給予的建議進食,持續訓練及復健,以預防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即早接受吞嚥治療,讓吞嚥相關肌肉持續運動,才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彈性,此外,語言治療師會教導頭頸癌病友安全的吞嚥技巧、適當的吞嚥姿勢、適合由口進食的食物質地,能有效改善吞嚥功能,進而改善頭頸癌病友的生活品質。

  請點選以下[吞嚥治療]按鈕,由專業語言吞嚥治療師,為您說明。

參考資料

1. Lee et al. A Prediction Model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 Complicated with Aspiration Pneumoni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7; 24(3), P341 – 367

2. Langerman et al. Aspiration in Chemoradiated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133(12):1289-1295

3. 張軒睿. 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性因子與預防策略,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二十九卷 第十二期

4. 頭頸癌的吞嚥復健簡介 台灣復健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