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癌

簡介

  口咽腔包含了舌根部(舌後1/3)、軟腭(含懸雍垂)、扁桃腺(含前、後柱)、後咽壁,如右圖。其主要功能與吞嚥、說話和呼吸有關 ,口咽癌中九成是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SCC)。但也還有其他少見癌症,如:小唾液腺癌、腺癌、淋巴癌、肉瘤、黑色素瘤。致癌危險因子有下列幾項:

  1. 抽菸、喝酒(二者有加成協同效果)、嚼檳榔。

  2.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經研究單純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之口咽癌比菸、酒、檳榔引起之口咽癌,對放射線治療更具敏感性,治療效果較好。

  3. 暴露在環境致癌物質中,某些營養素缺乏(如:鋅和維他命A)、不良口腔衛生狀態。

  口咽愈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一旦確認診斷,病患必須立刻戒除菸、酒、檳榔。從臨床病患反應來看檳榔、酒比較好戒,菸最難戒,但仍是要戒。民眾不宜聽信服用坊間偏方或中、草藥而延誤治療時機,降低存活率。

常見症狀 

      若有下列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耳鼻喉科)

  • 喉嚨痛

  • 吞嚥疼痛

  • 吞嚥困難、喝水易嗆

  • 流血、咳血、痰中帶血

  • 耳痛轉移性疼痛

  • 聲音改變

  • 牙關緊閉,嘴巴張不開

  • 頸部腫塊

  • 口臭

  • 體重減輕

診斷

  當醫師高度懷疑有口咽癌時,會建議做切片檢查,因為切片才可以區分出良性或惡性病變。醫師會在看起來異常的組織上取下一小塊組織,送到病理科醫師以顯微鏡來檢驗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臨床上,有時因牙關緊閉或腫瘤易出血,預期門診困難止血時,會需要進開刀房處理,甚至需要全身麻醉。至今並沒有證據顯示切片會造成癌細胞轉移,而且切片是確診口咽癌的必要檢查。

  當切片檢查證實有口咽癌後,醫師會安排一系列制式常規檢查來看臨床上的分期,包括詳細頭頸部理學檢查,頭頸部影像學檢查(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上腹部超音波,核醫骨頭掃描,胸部X光檢查以及一般血液、生化檢查。至於葡萄糖正子掃描目前並非制式常規檢查,屬於醫師判斷有需要時的選項。

治療  

  • 傳統手術

適用於 1. 早期、淺層病灶預期術後口咽腔功能影響不大

    2. 頸部轉移性淋巴結太大有中央壞死現象、預期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無法控制下來時,經評估仍屬可切除者:可先做根除性

    或修正式根除性頸部淋巴廓清術,再予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

    3. 接受過治療性同步放射和化學治療(器官保存療法)後無法控制下來或復發者,經評估屬可切除者,可施予救援手術。

  • 放射線治療

適用於 1. 單獨放射線治療僅適用於第一期

   2. 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由於手術切除大範圍口咽腔腫瘤,影響口咽腔吞嚥、說話功能甚大,造成生活品質變更差近年來

     器官保存療法盛行,如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經研究其五年存活率與手術加術後放射線治療相比,毫不遜色,但更能保留

     器官功能,提高生活品質,所以已變成口咽癌主要療法。而手術已逐漸變為救援角色。

  • 化學治療

  其角色在於加強放射線治療之功效,在口咽癌中主要用於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也有用於遠端轉移或復發卻無法救援治療時的姑息性化學治療。

  • 標靶治療

   抗EGFR藥物,可以增加放射線治療對腫瘤的治療功效。  

  • 機器人手術(口咽癌新的手術治療)

  最早期口咽癌治療方法是傳統手術方式搭配術後輔助性放射線治療。但傳統手術方式需要把下唇皮膚切開和頸部皮膚傷口相連並把下顎骨鋸開,沿著口底切開到口咽部切除口咽癌,並且需做預防性氣管切開術以保護呼吸道。切除掉組織愈大口咽功能影響愈大,再加上放射線治療,病患常有吞嚥問題:如只能喝流質或吃軟質食物、易嗆咳、或食物逆流至鼻腔、甚至無法經口進食只能管灌飲食。說話方面會有口齒不清、鼻音過重或不足。甚至為維持呼吸道通暢無法移除氣切管而無法說話溝通。

  這十幾年來隨著放射線治療機種的進步以及同步放、化療試驗成功。病患存活率與早期治療方式差不多,但初期病患吞嚥、說話、呼吸功能並未受太大影響,病患生活品質能夠維持不錯。但同步放、化療方式,放療劑量高達70-74格雷(Gray),經年累月之後,肌肉逐漸纖維化、血管逐漸硬化,長期後遺症也會逐漸浮現如口水少,吃東西需配水、易嗆咳、若舌下神經麻痺則吞嚥困難、說話方面咬字不清、鼻音過重或不足、頸部肌肉僵硬轉頭困難和肩膀上舉困難等等。

  近幾年來由於機器人手術(Robotic surgery)的快速發展,已成功用於口咽癌手術治療,搭配3D 10倍放大立體內視鏡可以清楚看到病灶範圍和可540度旋轉、防手震顫、仿人關節之機器人手臂,可以經口切除口咽癌而不必切開下唇皮膚和鋸開下顎骨,所以沒有顏面疤痕;也不用做氣管切開術,又因保留較多組織,功能也保留較好。即使需要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劑量也可降低到50-60格雷(Gray),也能減少放射線引起長期後遺症的嚴重度。

治療後追蹤

  病患治療完後,必需要定期回院追蹤檢查。一般追蹤時間至少5年,尤其前2年追蹤相當重要,因為會復發9成都在前2年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