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腫瘤

簡介

  腮腺又名耳下腺,是人體最大的唾液腺,位於耳垂前下方,左右各一,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此腺體被顏面神經從中穿過而分為淺葉和深葉兩部份 (圖一)。唾液腺的腫瘤80%是發生在腮腺,10-15%是在下頜腺,剩餘是在舌下腺和其他的小唾液腺。腮腺產生的腫瘤中近80%是良性腫瘤,20%是惡性腫瘤(即所謂癌症

  腮腺腫瘤表現大多為耳下或耳前無痛性腫塊 (圖二),但若合併有顏面神經麻痺 (圖三)或頸部淋巴結腫大 (圖四)時需注意為惡性,其術前檢查可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加上超音波定位的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圖一

顏面神經穿越腮腺

分成淺葉和深葉

圖二

左耳垂前下方腫塊

圖三

左嘴角不對稱表示

顏面神經受侵犯

圖四

腮腺惡性腫瘤穿破皮膚

併有頸部淋巴腫大

治療

  主要治療以手術為主,若為良性腫瘤則以廣泛性切除為主,而且顏面神經要保留(圖五);若是惡性腫瘤時,切除範圍應淺葉或全葉切除 (圖六、七),顏面神經仍應儘量保留,但若術前已有顏面神經麻痺或術中發現神經被腫瘤360度包住,則顏面神經不應保留,切除掉的顏面神經可藉小腿腓神經來重建(圖八),以減少術後顏面外觀之不對稱性。若頸部有腫大之淋巴結則應同時完成頸部淋巴廓清術 (圖六、七)。

  然後依其惡性腫瘤組織型態;分化之程度;侵犯範圍和鄰近組織;淋巴結轉移數目;神經、血管、淋巴管侵犯等決定術後是否需要輔助治療,如放射治療或同步放射、化學治療。

圖五 

黑色探針指示

顏面神經保留完整

圖六

全腮腺切除併

全頸部淋巴廓清術

圖七

全腮腺切除及

上頸部淋巴廓清術

圖八

腓神經重建

顏面神經

手術可能的後遺症或併發症

  • 短暫性10%)或永久性(<3%)顏面神經麻痺

  • 吃東西腮腺部位皮膚流汗(Frey’s syndrome)30-60%

  • 耳垂麻木感

  • 唾液外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