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航(64國中)

第一位原住民律師~任性、不服輸的正義使者

◎ 撰文者/張佳祺

出生在苗栗縣泰安鄉小部落,泰雅族名「BAWAN-U-MINE(巴萬.尤命)」的楊志航律師,是臺灣第一位原住民律師,在電話約訪的過程中,好幾次都無法接通,後來訪談時才知道,即使執業近30年,楊律師是一刻都不曾鬆懈,他背負著族人的期許,持續為原住民的權益四處奔走,追求公平正義。

楊律師從國小四年級就離開部落到外地求學,僅管務農的父親背負沈重的經濟壓力,依然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教育。楊律師說:「當時家中環境不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費常常遲繳。」也因為如此,他告訴自己,要努力,不要辜負父母的期望。透過當時的臺中聯合招生錄取就讀明道中學,才驚覺原來城鄉教育差距這麼大!」同學們都已經熟悉的英文,自己卻從來都沒有學過。原本在山上成績都是第一名,進入國中第一次月考全校500多人中卻排490幾名,是吊車尾的成績。但個性向來不服輸的楊律師,收回山上調皮搗蛋的心態,透過大量閱讀,讓自己跟上大家的腳步。最後,在畢業前夕,校排名次已經攀升到前20名的好成績,並考上臺北成功高中、臺灣大學法律系,不辜負自己和家人的期望。

離開校園多年,依然有個場景讓楊律師甚是懷念,就是明道中學宿舍四樓的洗手臺。他笑說:「我的人生是從此處得到啟發的!」當時為了追上大家的進度,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即使宿舍已經熄燈了,仍每天堅持一個人偷偷地跑到洗手臺靠著微弱的燈光唸書,從此英語底子和閱讀能力成了他的重要利器,「只要努力認真,絕對會有收穫的」,這是楊律師一直堅持的信念。以至於後來在考取律師的艱難過程中,只要想起在明道的那段日子,就能讓自己定下心來,甚至讓自己可以閉關3~4個月念書,直到成功考取。

「任性、不服輸」這是當時國中導師給他的評語,他笑說:「真的看得很準!」如此執著的人格特質也體現在楊律師的執業生涯中。從交通、經濟、教育、文化等落差,他發現城鄉之間的不公,「法律不就是為了追求公平正義嗎?」因此毅然決然成為一位法律人,希望能實踐社會公平正義。而原住民族從以前在臺灣的社會經濟地位都是相對弱勢,又加上部落文化的差異,現代司法制度對於他們來更說是陌生,過去甚至刑事案件都是部落之間相互調解,或是由日本警察裁決定案,根本無法浮上法律檯面。他強調:「面對不公的事件,法律作為社會最後一道防線,的確應該發揮它的效用。」加上近年來在資本主義入侵下,許多原住民保留地被擅自買賣開發,造成民事法律糾紛。楊律師知道原住民保留地是族人賴以為生的依據,其嚴重性甚至會影響到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過去法令對原住民的生活習慣並無法充分尊重,致使原住民同胞動輒觸犯法條。因此,身為原住民律師,最能了解同胞們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脈絡,他自己手上就有超過50%的案件都跟原住民相關,並認為自己有責任成為同胞在法律上的依靠。

在邀訪楊律師的過程中,常會遇到臨時需要開庭而無法聯繫的時候,自民國81年楊律師執業以來,他兢兢業業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努力,亦鼓勵現在還在學的青年學子們,不管未來要走什麼路,都應該先奠定好學習基礎,成為自己未來的力量。然而身為一名原住民律師,也知道原住民法律議題並非一人之力可以承擔,因此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法律人,能進而投身原住民及其他社會弱勢族群的法律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