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新型肺炎介紹
腸病毒OUT! 文/洪怡如老師
小朋友,你是否有看過電視新聞上報導有關腸病毒的消息?你知道什麼是腸病毒嗎?
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六十七種呢!
感染腸病毒痊癒之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有好幾次遇到被傳染腸病毒的危險呢!
如果被傳染腸病毒,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手足口病:發燒、嘴巴內、手掌、腳掌出現小水泡,生病期間為七至十天。
咽峽炎:突然發燒、喉嚨內出現紅色的小疹子、破皮、潰爛,生病期間四至六天。
這麼可怕的腸病毒,是透過什麼方式傳染的呢?
只有人類會傳染腸病毒喔!
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便污染水、食物或嘴巴)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以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破裂流出的液體而受到感染。
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這時就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8到12週之久呢!
我們要怎麼預防被腸病毒感染呢?
1.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尤其是回到家後、吃東西前、上完廁所後、玩遊戲後、看病前後,都要洗手。
2. 不要把手、玩具放入嘴巴。
3.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4. 夏季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不可避免,則需要配戴口罩。
5. 注意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6. 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
7.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8.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9.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萬一感染的腸病毒,身體好不舒服該怎麼照顧?
腸病毒並沒有特效藥,只能透過日常護理來度過腸病毒的痛苦:
補充水分:多補充開水、果汁或含電解質的飲料,避免脫水。
吃冰涼的食物: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潰爛而疼痛,要避免熱食、較硬的食物或刺激性的食物,儘量選擇易吞嚥的食物,或是最想吃的食物,冰涼的食物會增加食慾,如:冰淇淋、布丁、豆花、冰涼的飲料,若要吃稀飯、麵食等食物,也要放到室溫才能食用。
舒適的居家環境:生病時好好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才能較快痊癒,也較能防止與其他病患交互感染。
注意個人衛生:腸病毒病患的排泄物應小心處理,避免傳染給家人。需正確及勤洗手,個人用品也應分開消毒清洗,用一般酒精消毒是沒有作用的,要使用漂白水才能真正達到消毒目的。
注意病況:如果被感染腸病毒,還出現持續反覆高燒、意識不清、劇列嘔吐、活動力減低、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嗜睡等症狀,有可能是重症病患,要趕緊就醫喔!
有了對腸病毒的認識與了解,做好正確的預防,希望大家在炎炎夏日裡,能夠成功對抗腸病毒,讓腸病毒OUT!
2020年最重大的事件,就屬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時至今年二月,全世界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破一億大關,死亡人數也已超過兩百萬。然而,接踵而來的,還有近來在英國爆發新一波疫情的「變種病毒」,這場人類歷史上少見的「大瘟疫」,似乎還看不到盡頭……。
什麼是「新冠肺炎」呢?為什麼它會造成如此的災情?我們該如何預防?接下來,我們就以問與答的方式來了解一下吧!開始囉!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
問:什麼是新冠肺炎?
答:新冠肺炎全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寫作「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因此我們也常見它的縮寫名稱:COVID-19。附帶一提,冠狀病毒是一種具外套膜的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的突起,因此而得名。人類感染到冠狀病毒,原本就會引發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但感染到新冠病毒症狀更為嚴重,部分個案可能出現嚴重的肺炎與呼吸衰竭等。
顯微鏡下的新冠病毒,表面突起的物質是棘蛋白,也是它們進攻細胞的重要武器。(圖片來源:iStock)
問:新冠肺炎最早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答:新冠病毒是2019年底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的一個新的冠狀病毒。最初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9年12月31日接獲報告,中國當局在湖北省武漢市發現40多人感染一種新的病毒。這是一種之前沒有鑑定出來過的冠狀病毒,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暫時將之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問:新冠病毒是怎麼傳播的?
答:目前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當2019年12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發生時,案例多數曾至有賣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活動,此市場的環境檢體雖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但感染源仍無法釐清。
除此,從發病個案的流行病學資訊來看,亦有家庭群聚與醫護人員感染的個案報告,因此高度懷疑可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或體液而增加人傳人之感染風險。
問: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和以前發生過的冠狀病毒感染(2003年SARS、2012年MERS)之間有什麼異同的地方呢?
答:自20世紀以來,世界上出現7種冠狀病毒造成大規模的感染,其中就屬SARS、MERS和現在正流行的新冠病毒較為致命。想了解這三種冠狀病毒的差異,可以參考疾管署所提供的表格。
大致來說,三種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都是飛沫傳染,以及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潛伏期大致在14天之內,其中SARS大多在2-7天內。就症狀方面,三種病毒都會導致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況。
問:新冠肺炎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疫情?
答:冠狀病毒本身就有極高的傳染率,如前述所炎,這類的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的途徑,因此在人多擁擠、通風較差的室內空間,尤其是在餐廳、夜總會、公共運輸工具和葬禮等集會中,更容易造成傳染。以致死率來說,新冠肺炎不如MERS的30%和SARS的15%,而且因每個國家的衛生條件與醫療水準而異,其致死率大致上在0.5%至5%之間。儘管致死率較低,但新冠病毒卻有著比SARS和MERS更高的傳染率,而且令人感到棘手的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相當高的比例是「無症狀」或「輕症」。雖然患者往往能憑藉其免疫能力而痊癒,但也因此而擴大了新冠肺炎的傳播的能力。再者,冠狀病毒具有容易變異的特性,因此提高研發疫苗的難度。儘管美國輝瑞公司於2020年11月宣布其疫苗,已成功進行第三期的臨床測試,但是否能全面對應正在變異中的新冠病毒仍存在著疑慮。
即使真的無藥可醫,也並非代表無法醫治,只要在適當的隔離與醫護的照料下,配合患者本身的免疫機制,依然有很高的機率能夠痊癒。
如何預防
問:在疫情仍舊遙遙無期的當前,我們該如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呢?
答:我們可以就下列四個方面來加強預防的工作。
一、減少不必要的出門:疫情期間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而即使遭逢重大的節慶,也應盡量避免多人的聚會。減少出門的次數,同時保護自己和同居的親友。此外,若無特別的鄭況,也不必到醫院求診,當初臺灣的SARS的患者,其中有不少就是在醫院被感染的。
二、出門戴口罩:臺灣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少數還能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的國家,與多數民眾養成出門戴口罩的習慣大有關係。口罩可以讓我們避免吸入潛在患者的飛沫,在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及搭乘交通工具時,更應配戴口罩。
三、減少手接觸口鼻的情形:手部是最容易接觸到病毒的部位,在用手揉眼睛或接觸口鼻時,病毒可能因此而進入體內。
四、勤洗手:我們在生活中無法保證自己是否曾接觸過病毒,畢竟那是無法以肉眼看見的物質,因此必須盡可能的以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來清洗雙手,特別是在飯前與上完廁所後。
除了上述四項,維持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的社交距離,以及隨時關注中央疫情中心發布的防疫政策,也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預防措施。
其他應該注意的事項
疫情期間,可能會有許多不正確的假新聞、假消息在網路上流傳。希望大家可以有正確的觀念,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消息,像是:有人說喝漂白水可以治癒病毒感染,或是網路流傳政府宣布強制性休假兩週等諸如此類的假新聞、假消息,不僅可能對防疫沒有幫助,還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反效果。
衛福部疾管署製作的防疫宣導海報。(圖片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而導致全球許多國家的學校被迫停課,此圖的時間點為2021年1月。以藍色呈現的國家,包括臺灣,代表「無學校因疫情關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