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pighiales 黃褥花目
Euphorbiaceae 大戟科
Macaranga 血桐屬
血桐的英文名稱 Elephant's Ear ,源自於血桐的葉形狀似小象的耳朵。一般植物的葉柄通常是在葉緣,但血桐的葉柄卻是在葉的中間偏上,很像古時作戰用的盾牌,非常容易辨認。而當血桐的樹幹表面受損時,流出的樹液及髓心週圍經氧化後會轉變成血紅色,狀似流血一樣,故而得名。
莖:喬木,高約 4~10 公尺,徑 20~30 公分;樹幹較短;老樹皮灰白,中枝幹急小枝青綠色;樹枝直立或斜上昇,小枝密被銹色絨毛及腺點,成年則光滑無毛。
葉:單葉互生,叢生 (簇生) 於枝端,葉盾形至闊盾形長 8~30 公分,寬 7~28 公分,先端呈尾狀銳尖,基部圓,不具腺體;紙質,全緣或波狀鈍鋸齒緣,掌狀脈 8~12 枚,幼時常帶紅色,表面為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幼時有毛茸,成長後則毛茸較少;葉柄長 7~20 公分,柄上有白粉,光滑無毛或有柔毛。
花: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瓣;雄花圓錐花序,腋生,長 10~30 公分;雌花序密生成團狀,苞片銳鋸齒緣;雄花萼 3~4 裂,裂片鑷合狀,卵形,被細毛;雄蕊 4~6 枚,花藥 4 室,無退化子房;雌花花萼 2~4 裂,子房 近似球形,有腺體,2~3 室,每室胚珠 1 枚;花柱不整齊分裂,柱頭長,背面有毛茸。花期從 12 月至翌年 5 月。
果實:蒴果,雙球形,徑 0.6~1.5 公分,徑約 1 公分,黃褐色,帶白粉,上有 3 條縱溝,胞背開裂,被多數棕色腺點及肉質棘刺,棘刺被毛,裡面分為 2~3 室,每室一個種子;成熟時裂開釋出黑亮的種子,徑 0.2~0.3 公分。果期從 4~7 月。
用途:庭園觀賞用:用做遮蔭樹或美化庭園栽培。木材用途:血桐的邊材淡黃褐色,心材紅褐色,木材砍伐後心材常會流出血紅色樹脂,因而名為血桐;材質輕軟,可作建築用材,箱板材;樹葉可供做糕粿的墊底,也可做牛羊的飼料用。蝴蝶食草:種子是台灣黑星小灰蝶的食餌。藥用:性味:全草:苦、澀。效用:樹皮:治痢疾;根:解熱、催吐。治咳血。
相片集:(點選圖片可進入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