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5-1:學校為新生提供哪些入學輔導活動?
答:(學生事務處)
1. 為使大一新生進入新的生活學習環境時,能及早適應並且融入校園,產生認同感。於開學前舉辦第1哩新生定向輔導系列活動。本活動內容設計依據大學生發展理論的觀點,衡酌本校特色與目標使命,以邁向「認識東吳、定位自我、多元學習—打造π型人才」為目標,整合各學系、教務處、總務處……等校內資源,規劃為期四天相關輔導課程、活動,為新生確立學習方向與目標。
2. 針對博碩士班新生安排相關入學座談(博碩士班新生入學座談會),由學務處、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圖書館介紹各項學生學習資源,再由校長、二位副校長、六位一級主管、六個學院院長與新生現場座談,新生可對日後學習上之各項疑問於現場與師長直接交流,協助認識校園相關資源及與其切身相關規章。
3. 除前揭活動外,學生住宿中心另辦理住宿新生週輔導系列活動,使住宿新生能了解宿舍規範及宿舍安全相關資訊。
答:(學生事務處)
1. 當場查獲學生違反考試規則時,請務必在學生考卷上註明作弊事實(請監試老師簽名),並請學生簽名(這是大家較容易忽略的步驟)。如果不是當場查獲的話,那就需先跟學生晤談,並請學生寫一份事件經過報告書。
2. 以簽陳方式簽請所屬單位一級主管(院長)同意提報「懲處建議」(內容描述人、事、時、地、物等要素),公文中請敘明違反考試規則、學生獎懲規則的哪些條款,並依據學生獎懲規則提出適當懲處建議,加會德育中心即可。
3. 完成公文程序後,將公文影本及相關事證擲送德育中心辦理後續相關行政事宜。
答:(學生事務處)
1. 配合政府辦理各項就學補助措施,符合資格同學可利用:
(1).就學貸款:本校在學學生,具有戶籍之中華民國國民,家庭年所得符合規定(計算方式及標準請至德育中心網頁查閱「辦理就學貸款須知」)者,可向台北富邦銀行辦理就學貸款。
(2).就學優待減免:本校在學學生,中華民國國民,具軍公教遺族、原住民籍學生、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身心障礙學生、身心障礙人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等任一減免資格學生,且未重複申領減免或其他政府機關就學補助者,可申請就學優待減免;其中身心障礙學生、身心障礙人士子女,最近一年度家庭年收入不得超過220萬。碩士在職專班不可申請身心障礙人士子女減免,延修生只能申請身心障礙學生減免。
(3).弱勢學生助學金:經濟條件符合規定(家庭年所得在90萬以下、利息所得合計2萬元以下、不動產價值合計650萬元以下),前學期學業成績60分以上且未領取任何政府機關就學補助的學生,每學年提供12000~35000元的「弱勢學生助學金」補助。
(4).生活助學金:家庭有急難狀況或家庭年所得符合規定,且未領取政府同屬生活費性質之補助者,每月核發6,000元,惟需搭配進行每月不超過30小時的生活服務學習,或可以前一學期成績在系所排名前30%、校內志工服務時數折抵服務學習時數。
(5).扶助攻頂計畫:規劃一系列輔導措施予本校在學(碩專生除外)具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身心障礙學生、身心障礙人士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原住民學生學雜費減免資格、獲教育部弱勢助學金補助學生、懷孕學生及撫養未滿3歲子女之學生等八項資格者,可申請各項獎助學金。包含創課助學金、跨域學習獎勵、原住民族文化培力獎助學金、德才服務培力助學金、自主學習培力計畫、培英學習助學金、赴外研習助學金、職涯發展助學金、扶助學習助學金、才賦學習助學金等十項。
2. 教育部推動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自113年2月份起實施「行政院定額減免學雜費3.5萬」,每學期減免1.75萬元,全學年減免3.5萬元。該方案與「教育部就學優待減免」、「行政院各部會補助」均屬政府補助方案,僅能擇一補助,請同學擇優申請。
3. 學校主動提供各項救助措施:
(1).學雜費及校內住宿費分期付款:不符合就學貸款申貸資格且無法一次繳清費用的同學,可申請分期付款,經校內行政程序簽核完畢後,於當學期分期繳納完畢。
(2).急難救助:學生可至電子化校園系統「校園行政服務」項下提出申請,德育中心在與學生晤談後,將視其情況提供經濟協助,包括安排校內工讀、協助申請教育部學產急難慰問金、校內外獎助學金或是撥發校內急難救助金。倘遇學生個案屬緊急狀況或有社會救助需求時,可直接先以電話方式與德育中心聯繫!
4. 提供校內工讀:工讀申請以一學年為原則,並以經濟弱勢學生優先分配。校內工讀需求項目包括教室清潔整理、專業教室管理、圖書館書籍整理、宿舍管理及辦公室行政協助等,其中教室清潔工作時薪203元,其餘皆190元。
5. 辦理各項獎助學金:
(1).優秀新生獎勵:凡入學成績合於本校「修讀學士學位優秀新生獎勵辦法」規定者,發給相當於學雜費中之「學費」金額。
(2).優秀學生獎學金:凡前學期成績合於本校「修讀學士學位優秀學生獎學金發給辦法」規定者,發給2000~6000元不等之獎學金。
(3).校內外各項獎助學金(電子化校園系統中可查詢目前正在辦理之獎助學金資料):多達數百項,申請條件或對象多元,涵蓋家庭經濟困難、社團服務表現優異、學術表現優秀、持有特殊身份(如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同學、原住民、僑生)、設籍指定地域或縣市等。
6. 上述相關內容歡迎逕洽德育中心或至德育中心網頁查詢(網址:http://www.scu.edu.tw/life/)。
答:(學生事務處)
德育中心的前身為生活輔導組,本校潘維大校長於新舊校長交接典禮上宣誓倫理道德是大學裡相當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並於101年8月1日起將生活輔導組更名為「德育中心」,負責品德教育之規劃與執行,以加強培養東吳人品格素養。綜合說明中心工作目標與對應的服務項目如下:
1. 深耕品德教育,培養公民意識:如辦理士林國小─大手牽小手品德養成方案、職場品德力講座、品德講堂、愛的手作坊、誠實商店等活動。
2. 校園生活輔導,營造友善環境:如辦理各項新生入學輔導活動、新生家長座談會、學生獎懲、規劃蒐集557公車及東吳專車路線與意見、失物招領業務等服務。
3. 辦理助學措施,健全就學機制:如辦理教育部就學貸款、教育部就學優待減免、教育部弱勢學生助學金、學雜費及學生宿舍住宿費分期付款、清寒急難救助、校內工讀助學金、高教深耕扶助攻頂計畫與各項校內外生活救助或急難類助學金等。
4. 辦理獎勵措施,鼓勵優秀表現:如辦理優秀新生獎學金、每學期優秀學生獎學金、校內外各項獎勵學業表現之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學期間上班時間至晚間7:30,中午時間不打烊,即時提供教職員生服務。
5. 上述相關內容歡迎逕洽德育中心或至德育中心網頁查詢
(網址:https://web-ch.scu.edu.tw/life )。
答:(學生事務處)
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若發現學生有上述困擾,或是學生的問題已超過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在獲得學生的同意下,可透過電話或您的陪同,將學生轉介至健康暨諮商中心系諮商師(系諮商師名單如問題5-9)。若同學不願意轉介,老師可先與所屬之系諮商師聯絡,共同討論如何協助學生。轉介到中心之學生,系諮商師會於評估後將其狀態回覆並請師長共同關懷。
答:(學生事務處)
請先取得學生同意,告知會將其狀況轉知健康暨諮商中心負責的系諮商師,將由系諮商師與其聯絡。老師可來電或至校園電子化系統下載轉介單,網址:(http://www1.ecampus.scu.edu.tw/portal/index.aspx)→學務系統→E關懷輔導系統→輔導身分選擇→導師/任課教師→導生/學生資料查詢→轉介諮商中心→填寫轉介單→e-mail或送至健康暨諮商中心。若無法跟學生透露轉介之老師,除非個案已有自傷、傷人或違法之疑慮,否則系諮商師只能被動關懷。如轉介之學生已為系諮商師之高關懷個案,則可不透露老師的身分,系諮商師會以關懷名義與學生聯絡,以評估狀況。
答:(學生事務處)
各學系系諮商師(詳網頁)
聯絡方式:外雙溪校區7541-7550、7556 城中校區2390-2394
答:(學生事務處)
除了與全校各學系共同合作進行的「大一身心適應困擾調查」,在施測前已徵求同學意願,同意將施測結果交由中心、施測當時學系主任、導師參考外,其餘來談個案或經由轉介之學生,基於學生輔導法及諮商倫理的保密原則,同學來談以及所談內容都是受到保密保護的,除非經過當事人同意才會讓相關他人知道,因此無法提供學生名單給授課教師或導師。但當學生之狀況已出現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之危機徵兆時,系諮商老師會依學生情況通報不同層級的相關人員(如周圍同儕、家長、導師、系主任等)共同關注!
答:(學生事務處)
學校已建置「E關懷輔導系統」,供全校導師、教師與行政人員依不同權限使用。請至電子化校園系統(http://www1.ecampus.scu.edu.tw/portal/index.aspx)輸入帳號及密碼,點選「學務系統」→「E關懷輔導系統」,輔導身分選擇後,透過系統可查詢所屬導生或任課學生之基本資料、學業、經濟狀況,瞭解學生學習與校園生活狀況,以提供適切之輔導與關懷;若發現學生需要進一步關懷,亦可直接轉介健康暨諮商中心。
答:(學生事務處)(社資處?)
健康暨諮商中心推動導師班級輔導補助計畫,提供導師辦理選課輔導、班級會議、聯誼凝聚、機構參訪或其他等師生團體活動,詳細申請辦法於每學期初函知各導師,歡迎多加利用。
答:(學生事務處)
健康暨諮商中心的資源教室專責服務身心障礙學生,在新生入學時,資源教室邀請新生及家長、學系代表召開個別化支持計畫會議,進行學生大學學習階段所需協助之評估,以了解學生狀況及需求,於期初執行相關輔導服務,並檢視輔導服務介入後,學生之適應情況。
非新生之身心障礙學生,於每學期至少檢核ㄧ次其特殊教育需求,輔導人員將視學生情況與學生進行晤談了解,或於學期間不定時與家長、學系、任課老師等聯繫,以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透過上述評估並彙整學生需求,資源教室於每學年初彙整學生名單暨概況予學系,任課教師可主動從學系了解學生情形。而資源教室將依學生之個別性,透過郵件之方式與任課老師聯繫,以共同討論學生學習協助內容及評量方式。
答:(學生事務處)
從身心障礙學生入學開始,資源教室透過個別化支持計畫會議及相關醫療證明、輔助資料,經評估後,提供下列輔導服務與資源連結:
1. 生活輔導:協助特殊個案住宿申請、群性活動、無障礙環境檢視暨活動推廣、特教知能宣導、各類活動訊息提供、在校生活協助及就學減免資訊提供。
2. 課業輔導:聯繫學系及任課老師瞭解學生狀況、應考協助、課堂暨教材協助、課業加強、學習策略輔導、同儕服務員協助、獎學金資訊提供。
3. 心理輔導:身心適應評估、個別晤談暨諮商轉介、校內外輔導資源轉介、個案聯合輔導會議。
4. 生涯輔導:生涯轉銜會議、生涯講座活動、轉銜資源連結、相關就業資訊提供。
5. 其他相關服務:各類輔具借用、硬體設施、提供鑑定相關資源、綜合大樓電梯卡申請、圖書館借還書服務。
欲詳細身心障礙學生相關服務內容及障礙介紹,健康暨諮商中心資源教室編製「讓礙零距離─了解特殊教育需求」教師手冊及「讓礙零距離─認識特殊需求學生」學生手冊,可供校內教職員生索取。
答:(學生事務處)
身心障礙學生係指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或鑑輔會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證明書之學生,為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得以於大學中適性發展,健康暨諮商中心設立資源教室為專責單位,以提供其相關輔導服務措施,目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共5位,聯絡方式如下:
聲明
上述內容僅供參考,可能存在不完整或不準確之處。如需進一步確認或獲取詳細資訊,請直接聯繫相關單位或專業機構。我們無法對任何依據此內容所作的決定或行動承擔責任,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