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重要關係人(包含訪問、田野研究、體驗、問卷等),以重要關係人的角度出發,探尋重要關係人真正的問題、需求。
•根據聯合國統計,12年之後全球人口將從72億增加到81億,水資源利用持續減少,農耕面積也將不斷縮小,而魚菜共生(AQUAPONICS)將是成為發展淺力之產業(TVBS,2016)。
•每年有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海龜、魚類與海鳥誤食塑膠製品而亡,或是塑膠中溶出的有機化合物,被海洋生物吸收後進入食物鏈,塑膠提供了方便,卻無法分解,不僅污染環境,也影響生物與人類健康(greenpeace,2019)。
•現今許多資源不斷地被浪費,造成許多廢棄物的產生。而魚菜共生是一種循環,不但能達到廢棄水的利用,還能夠無毒的生產出有機蔬菜(jungyu,2017)。
核心概念:需求定義是將「同理心」步驟中蒐集到的眾多資訊,經過詮釋與重組後,對問題做更深入的定義,聚焦出重要關係人最關鍵的需求。
• 魚菜共生系統即是透過魚養菜、菜養魚的方式達到生態平衡,使此一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都能得到適當生長,反觀地球生態,現今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最大元兇就是人為因素,導致生態系統受到失衡。
•本專業發展之課程設計期望透過魚菜共生此一系統為主軸做整個生態鏈的介紹,配合環保、省水、土地污染小等面向,連結地球生態教育,讓學生對生態環境更加瞭解,以「永續發展」 、 「察覺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為核心理念,培養學生對環境有負責的「覺知」,對環境永續有充足的相關「知識」,對人與環境互動有正確「態度與價值觀」。
核心概念:在創意動腦的過程中,想像各種解決的辦法。交互運用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資訊視覺化,激盪出大量的想法,再加以組織、延伸發想。
•本課程將運用環境教育、生態教育、養殖專業領域、農業專業領域等四大跨領域結合,讓學生能夠在擁有生態觀念之際,也能運用環境保育,回收再利用等概念,創造對社會有益之循環。透過魚菜共生課程可帶給學生國內常見魚種認識與養殖條件,以及水耕植物基本認識及栽培,提升兩大傳統產業之發展。
•Greenpeace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
•Hydroponic Systems 101:https://www.fullbloomgreenhouse.com/hydroponic-systems-101/
•The aquaponic source:https://www.theaquaponicsource.com/what-is-aquaponics/
•臺灣魚類資料庫:https://fishdb.sinica.edu.tw/
核心概念:製作原型(Prototype),是動手思考的過程,此過程可同時檢核思考的周延性;另外,以具體的方式呈現想法,亦可作為與團隊成員或重要關係人溝通的工具。
•做中學在課程設計中屬於最後一項環節,學生在習得前述課程知識後,透過做中學,能夠將課堂獲得的知識及與技能運用於實作上,縮短理論到實務上的距離,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創新創意思考等能力。
•做中學課程設計以自製回收再利用的簡易魚菜共生系統為主軸,講解實驗流程、材料介紹、工具介紹,以及實驗注意事項,最後讓學生開始親自實作,在遇到學生提問時,教師以引導方式讓學生自行或透過討論找出解決辦法。
•魚菜共生最早的例證可見諸於中南美洲的馬雅低地(lowland Maya)和後來發展的阿茲特克帝國(Aztecs)當中。在西元1000年左右,當地印地安人便將浮筏置放在湖泊上進行蔬果種植(如右圖)。
•根據上述種植方式,以及結合現代科技,我們設計雛形(如右圖),改造魚菜共生系統,目的將系統縮小、簡易化,即使在都市環境的任何地方,也可以透過這項簡易系統帶給任何人,傳遞綠能知識以及環保概念,也可達到綠化環境的效果。
核心概念:透過情境模擬,可以實際測試想法是否可行,並從中觀察重要關係人的反應;透過測試收集相關回饋,可重新定義問題與需求或是改進解決方案,同時增進我們對此專案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