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E:天文與圍棋的對話
核心概念: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重要關係人(包含訪問、田野研究、體驗、問卷等),以重要關係人的角度出發,探尋重要關係人真正的問題、需求。
1.中國記者柴靜,讓我們重視空污,使下一代能看見美麗的星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EpruEOrFg
2.現代小孩都用3C產品作為娛樂,因此想介紹他們一個比3C產品還有趣、還複雜的傳統中華娛樂~圍棋。
核心概念:需求定義是將「同理心」步驟中蒐集到的眾多資訊,經過詮釋與重組後,對問題做更深入的定義,聚焦出重要關係人最關鍵的需求。
讓觀星的感動深植學生心中,成為美感生活的一部分,孕育保護環境之心。
應用行動裝置應用程式或親自DIY,觀星的同時,增進天文知識。
與同好共同研發結合星空的圍棋(實體或應用程式),使人們能同時徜徉於天文與圍棋之間。
核心概念:在創意動腦的過程中,想像各種解決的辦法。交互運用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資訊視覺化,激盪出大量的想法,再加以組織、延伸發想。
圍棋棋盤標準正方形,由縱橫各19秒條線垂直、均勻相交而成,構成一幅對稱、簡潔而又完美的幾何圖形。如果你久久凝視棋盤,會產生一種渾然一體,茫然無際的感覺。如仰視浩瀚蒼天,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國圍棋大師吳清源考證說:圍棋其實是古人一種觀天工具。棋盤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81121/wei-qi-yu-zhe-xue
棋盤為方,其子為圓,子覆盤上寓意「天圓地方」。
子分黑白,寓意陰陽。
棋盤共361個點,360暗合一年天數約數,天元一點寓意萬物自一而始。
9個星位暗合九宮之數,星位將棋盤分為四個象限,寓意一年四季,每個象限約為90個落子點,寓意每季天數。
棋盤周邊共72點,寓意一年72候。
核心概念:製作原型(Prototype),是動手思考的過程,此過程可同時檢核思考的周延性;另外,以具體的方式呈現想法,亦可作為與團隊成員或重要關係人溝通的工具。
培養對天文、圍棋有興趣且有潛力的學生
設計系列的進階課程
提供天文與圍棋跨領域學習
適時連結12年國教學科素養,如數學、自然科學、社會、藝術與人文等
透過跨領域學習,星空--圍棋--QRcode的案例,發展學生創造力
亦可引入演算法(algorithm)和人工智慧(A.I.) 的學習主題
梵谷的星空
十幾年前個人電腦剛流行時,就有圍棋程式了。但是那時的程式棋力實在無甚可觀——讓電腦九子還可以倒贏一百多目。但這個月我才發現當今的圍棋程式遠非吳下阿蒙,不小心亂下會輸給電腦的!
主要原因當然是科技發達。電腦的計算能力與速度愈來愈強,加上巨大的資料庫,這使得很多流行的棋,人類都已經下不贏電腦了。
比如說黑白棋(Riversi,或稱Othello),電腦黑白棋老早就已經把人類遠遠甩在後面。讀者如果會下黑白棋,可以上網下載程式「斑馬」(WZebra),這是一個非常強的免費黑白棋程式——一盤黑白棋不過六十四步,電腦不僅可以考慮到二十步之後的局面,而且有自我學習的功能!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TC4.htm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TC6.htm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TCj.htm
核心概念:透過情境模擬,可以實際測試想法是否可行,並從中觀察重要關係人的反應;透過測試收集相關回饋,可重新定義問題與需求或是改進解決方案,同時增進我們對此專案的認識。
目的:熟悉星座與圍棋規則。
把挑戰者隨機放到黑暗的空地上(例如合歡山),像他提示下一個關卡相對方位,挑戰者運用星空來定位,後可以找到每個關卡,關卡題目設計為圍棋或天文基本知識,最後最快闖關完畢的組別為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