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福大

开学以来,小庆在班上一直是个认真学习、负责守规的好孩子,因为他的优良表现,还喝过我精心准备的欢乐下午茶呢!所以当第一次有人来告他的状时,我真的十分讶异,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经过彻底的询问,才知道小庆被同学伸出的脚绊得差点跌倒,因此很不高兴的踢了同学一下,双方因此吵了起来,我跟小庆说:“同学伸出脚当然不对,你可以告诉老师,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但你用如此暴力的手段对待同学,是不是比同学更不应该?”小庆听了默不作声,最后在一声道歉中,这一事件总算告一段落。

过了不久,小庆又因同学背起书包时撞了他一下,踢人事件又再度重演,这次他明知道同学不是故意的,可是还是选择了最坏的示范。我除了重申应该如何控制情绪并告知家长外,也狠狠的在他当周行为成绩单上重重的扣分,以提示这件事的严重性,心想他总该学会教训了吧!如果同学受了伤,他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过不到半个月,小庆上体育课时被反弹的篮球K到,由于他一再坚持是同学故意拿球丢他,除了再次踢人外,还把同学压在地上,害得同学嘴唇流了血。我惊觉问题的症结在小庆的“小心眼”,因过度爱护自己而不愿吃亏的心态作祟,才会在特定的状况下失控。我想在少子化的时代,家长从小过度宠爱的情形日益普遍,养成孩子“只知有我,不愿吃亏”的意识十分强烈。因而造成孩子人际关系的紧张失衡,甚至冲突纠纷不断,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孩子谈谈“量大福大”这个主题。

首先我以一个故事开头:有一位弟子,动不动就抱怨,不是嫌饭菜煮得不好,就是生气别人翻动他的东西,只要有人做错一点小事得罪他,更是天天唠叨个没完,总想怎样讨回公道才甘心,因此终日心情恶劣、愁眉不展,做什么事都不顺遂,于是决定上山请教师父如何是好。师父听了他的叙述后吩咐这位弟子去买盐,回来后,师父准备了一杯水,抓了一把盐往杯中放,请他喝看看是什么味道?这个弟子喝了一口就马上吐出来说:“师父,水好咸!好苦!”

随后,师父又把他带往寺院旁的大池塘,同样抓了一把盐丢倒进池里,叫他再舀起池水尝尝,再问道:“池水是什么味道?”弟子又说:“这水没什么特别,不咸,也不苦。”

此时,师父语重心长对弟子道:与人相处难免有磨擦,这些不愉快的事就像那把盐,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少,但是我们所体验的是苦或是乐,决定来自于盛放盐的容器是大还是小。这个容器可以是小杯子,也可以是池塘,甚至是湖泊,如果我们的心量够大,就像池塘对于一把盐,早就稀释了,一点也不受其影响。如果你对别人的过错不是那么锱铢必较,甚至宽宏大量毫不放在心上,就能悠游在宽阔的湖水里,自由自在、快快乐乐,才有心力去把该做的事做好,甚至他人都很愿意伸出手来成全你,这才是幸福的人生观呀!

凡事不吃亏,样样都要斤斤计较,真的是和自己过不去,争名夺利难免与人结怨,将来总有因果待偿;不肯原谅别人,那又咸又苦的滋味,还是得自己慢慢去品尝。“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心胸才能为彼此带来双赢的局面,有智慧的你要选择哪一个?

接着,我再举一个实例:清朝康熙皇帝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砌墙盖屋,与邻居吴姓人家发生争执,家人捎信请他处理。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就是叫家人应当退让。家人看了信以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这就成了“六尺巷”,也就是相当于二米宽的小巷。从此六尺巷在张英的家乡、现在的安徽桐城市传为美谈。

由于他的心量宽大,不仅自己富贵荣耀,也泽荫了后代子孙,他的第三个儿子张廷玉,是康熙皇帝时的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总计为官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计五十年。张英的长子张廷瓒,也是康熙时期的进士,因此在桐城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的说法,当地父老至今仍啧啧称奇、赞颂不已。

张英的“六尺巷”是传统文化最宽阔的街巷之一,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唯有心宽了,量大了,人生路才好走,才不会耗费时间塞在车阵里,才能很快的达到目的地,张英的典范是不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呢?我希望孩子能懂得我的心意,一时冲动好像赚得了什么,实际上失去的可能更多,若要平安如意、福泽绵长,就从开拓我们的心量下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