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日前报载有一个知名学府的研究生,竟然连烧开水也不会,令社会大众直呼不可思议,我把这篇报导和学生分享,孩子的直觉是好好笑,这个哥哥怎么那么差劲。我反问:成绩如此优异,为什么连烧开水这么容易的事都不会?

有人说:他一定是懒惰鬼,从​​小什么事都不做。

另一个说:他爸爸妈妈没教他,他当然不会。

小宇说:可能跟我妈妈一样,要我认真读书就好,剩下的时间多学点才艺,哪有空做这些粗活!

听着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兴味盎然的样子,我抛出一句:那你会做什么?一下子大家噤声不语,你看我我看你,好似照妖镜突然照向自己。于是我做了个结论:如果大家再不劳动,学学处理事情,若干年后老师也会在报纸的社会版里看到闹笑话的你。

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怎么作画全看父母的想法。当我们感叹草莓、水蜜桃的脆弱,有没有想过是谁培植了他;当我们嘲弄着西瓜、芭乐的廉价,又有谁会真心喜欢它。父母过分疼惜,不忍孩子操劳吃苦,将来的苦只会更多。父母若无法肯定劳动的价值,那孩子当然弃之如敝屣,结果培育出知识的巨人,生活上却可能如侏儒般的无能,这哪是我们期待他们的幸福人生呢?

其实让孩子多劳动的好处很多:

一、学会独立:孩子长大了总有离巢的一天,当他遨游天际、踌躇满志的时候,想一想他有没有生存下去的能力,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雕塑所要表达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鹏程万里和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原来,那只苍鹰,为了加速实现飞遍五大洲、七大洋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优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活活饿死了。

至于那匹奔马则是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换到农夫家;而后又嫌农夫喂的饲料少,又要求与其他马对调,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剥下来做了皮革,草草结束了一生。

由此可窥见,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及四体不勤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华,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他的生命有着无法弥补的缺憾。

二、懂得体贴:没做过的事无法体会其中甘苦,唯有真实的感受才易深入人心。很多孩子挑食得很严重,妈妈在厨房忙了老半天,他们的嘴却嘟个半天高。有一回我请孩子利用四个周末,学会蛋炒饭、煎荷包蛋、炒一道青菜、煮一碗汤,结果他们最大的收获是料理三餐真辛苦,尤其是得不到赞赏更恐怖,从此样样东西都好吃,可见道理还是咀嚼过后才容易省悟。

三、建立自信:一个悠闲的周末假日,几个家庭聚在一起喝喝下午茶,妈妈们选在楼下聊天,孩子则跑到楼上玩游戏,不一会儿几个妈妈听到楼上“ㄎㄨㄤ”“ㄌㄤ”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摔破了,于是急急忙忙的冲上楼去,打开门一看:王家的儿子、女儿呆站在那儿,望着一地的果汁直呼:“Mary,Mary”,而李家的哥哥已经拎来了拖把,妹妹也找来抹布准备擦拭,大家觉得很奇怪,怎么年纪大致相当的孩子遇到同样的状况,反应却是如此的不同?后来详问的结果:原来王家一直有个菲佣伺候着一家大小,孩子从小只要一喊:“Mary,Mary”,什么事都不用插手,Mary自然会处里得妥妥贴贴。而李家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劳动,举凡拖地、洗碗、整理屋内外父母都一一指导,就连如何使用器材,工具放置地点也交代得妥妥当当,所以当果汁不小心弄翻了,哥哥判断阳台会有拖把,妹妹进浴室找到了抹布,两人熟练地将问题解决了,让在场的大人们赞叹不已!难怪这对兄妹充满自信、应对合宜,各项表现皆因劳动的训练而提升了起来,小小的一个事件,却给大家莫大的启发呀!

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一块料,别因过度疼惜而尽早废了他们的“武功”,如此一辈子都要仰赖他人的照顾才能过活,您觉得这是真的爱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