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吃补

第一次教三年级时,看到孩子拿扫把犹如耍锅铲;一打开他们的置物柜,所有东西如大雨倾盆哗啦而下时,我真的惶恐极了,到底还有多少令人“震惊”的事会发生呢?几经考虑,我决定主动出击──也就是重头来过,从生活细节教起。……

我开始教孩子整理书包,从“拿联络簿,仔细看看,读功课表,检查作业,放进书包,一切就绪,才能睡觉。”一项一项来,每一个口诀、动作都亲身示范、详细说明。我也试着让孩子削第一颗苹果,端第一杯茶,如何拧干一条抹布,如何打包一袋垃圾。正当孩子兴味盎然享受着进步的喜悦时,有些父母的声音出来了:孩子把书读好就可以了,这些事我来!拿刀子太危险,他负责吃我就很高兴了!做家事很辛苦,他哪有时间?哪有体力?等等,让我的推动有了阻碍,心里想:“这些不是父母该教的吗?我是不是管太多了!”

现代的父母竭尽全力疼爱孩子,舍不得让他们吃苦受罪,这真是爱他们吗?曾经有个朋友,他的孩子已经高中三年级,却连搭公车上学都不会,因为除了爸爸送他上学以外,就是搭校车,错过校车,他就完全没有办法“移动”了,只能无奈的打完手机求救后,痴痴的等待家人来接送。

或许您也听说过,不少国小在家长强烈的要求下,将扫厕所等清洁工作,“外包”给清洁公司,让孩子在学校也失去亲手打理生活的机会。还有一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有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一起到郊外露营,午餐时有名学生自告奋勇帮大家烤肉,还烤得很起劲。正当大伙儿想好好享用一顿美食时,却发现甜不辣的味道似乎不太对,追问之下才发现,负责烤肉的同学把沙拉脱当成烤肉酱,让同学们大呼“有够扯”!原来这位同学在家从来没有插手的余地,只有吃过现成的烤肉,怎么能分辨洗洁剂和烤肉酱的分别呢?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以上事件的主角,您对他的未来真的放心吗?

早些年代的家长因工作忙碌,孩子又生得多,没办法“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孩反而独立,而部分现代家长却过度保护孩子,剥夺了小孩学习的机会,当孩子被过度保护,生活能力不足,挫折忍受力降低,无法忍耐失败、痛苦,长大后出了社会,脱离父母的羽翼,挫折感会更重,甚至人际互动也会出现困难。

其实人生的路很长、很曲折,需要有更多的智慧来陪伴孩子走下去,可是智慧不全然来自书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一种学习。或许刚开始他会做不好,更会抱怨好麻烦、好辛苦,但“吃苦就是吃补”,熬得过去以后就没有什么难的了。

别把孩子像鸟儿一样养在漂亮的笼子里,虽然它不愁吃喝,环境也那么舒适安全,但它唱不出动听悦耳的歌声,无法享受自由自在的飞翔,连最基本的觅食能力都被剥夺了,它还像一只鸟吗?顶多就是人们赏玩的宠物罢了!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高高的飞(或许学飞很累),快快乐乐的唱(或许等它填饱肚子才有心情),但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成就感,才会快乐,这样的生命才会因努力付出而具有厚实感,不是吗?

自然界其实也蕴藏这样的讯息,只是我们容易忽略而已。有一位动物学家到南非赖索托考察时发现,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生态差异很大。东岸的羚羊繁殖率比西岸强很多,奔跑的速度也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要快十三公尺。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岸的品种、草原供应、天候条件都一样,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的差异呢?

这位动物学家决定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合作,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在河两岸各抓了五对羚羊送到对岸,一年之后,从东岸移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十四只,而由西岸移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三只,另外七只全被狼吃掉了。

经过反复探索,谜底终于揭晓:原来生活在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活动力强,是因为与狼为邻。由于天天面对生活的考验与竞争,为了生存,每只羊都必须战战兢兢、随时保持巅峰状态,否则就会被淘汰。而生活在西岸的羚羊由于缺乏天敌的威胁压力,早已过惯了安逸的日子,以致渐渐衰弱,所以一换了险恶的环境,就被三振出局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的很有道理。

父母疼爱子女是人之常情,总希望孩子一路顺遂、飞黄腾达,但这出人生戏剧的主角是孩子呀!我们无法为他操刀,更不可能代为上场,若真要演得精采、活得漂亮,仍然要靠他自己的实力。父母要放下过度关爱、干涉的心,鼓励他勇于尝试。“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坚忍的意志,不怕风雨,不怕艰难,这才是送给孩子一生最珍贵的礼物,以后他一定会感谢您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