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阅读

有一首歌的歌词我很喜欢:“读书好,读书好,读书不问迟和早(老和少)。人不读书好像瞎子,看不到。知识无价,学问是宝。读书好,读书好。”我总是教孩子轻轻的哼,细细的品味,能读书真是好福气呀!

有一天小棠跑来跟我抗议:“读书哪里好?要写作业、要补习、要考试,压力好大、好烦呢!”听了他的抱怨,我有感而发的说了“一个母爱打造的金牌”,有关安金鹏努力奋斗的真实故事给全班听,我特别强调安家根本没有能力供他读书,可是他心中的渴望却让母亲不忍心拒绝,安金鹏说:“我真的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的事。”所以只要能读书,什么问题都能忍受,没有笔,把同学扔掉的铅笔头捡回来,用线捆在一根小棍上就可以代替;没有簿子,用橡皮把写过字的练习本擦干净,再接着用也没关系,这么刻苦就只为了能读书。

后来他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录取,安金鹏捧着妈妈卖毛驴得来的六百元,感动的说:“我真想给妈妈下跪、磕头,我太爱念书,然而这一念下去,妈妈又要受多少难,吃多少苦?”果然,整个三亩地的麦子,就靠他母亲用手推、用肩扛,吃尽辛苦收成来的。

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的怨气似乎慢慢消溶,眼睛里多了一点闪闪的泪光,接着我告诉孩子:“读书不光是埋首学校的功课而已,真正的书是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利器,从里到外打造一个全新的生命,所以安金鹏不怕穿着别人接济,颜色、大小不协调的衣服,他挺有骨气的说:“我不怕丢人,母亲总告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穿着它们就是去美国见柯林顿也不怕。”这样的豪语,是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头才有的气魄,我希望孩子们能真正懂得读书的真谛。

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们知道要摄取均衡的营养,靠着三餐饮食保持身体的健康,可是另一种看不见的慧命却常常被大家忽略了,它是我们行为的主宰、身体的舵手,如何把人生的这一出戏发挥到淋漓尽致,丰富的心灵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而阅读正是提供养分,滋润心灵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忘不了每天要吃三餐,同样的也要维持日日阅读的好习惯,这是送给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礼物。

现代生活因为三电(电脑、电视、电玩)的充斥泛滥,许多孩子迷失在声光丛林里而无法​​自拔,有些家长被资讯的大旗遮住了视线,却看不到三电对孩子的伤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再喜欢阅读,毕竟文字的魅力需要经营,而快感与刺激却是当下就得到满足。其实科技不外乎人性,能够利用科技提升人性的价值,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呢?

一、“悦”读以求其长:如何让孩子喜爱阅读是为人父母必修的功课之一,丰富而多元的藏书、生动有趣的引导、以身作则的身教,以及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读书环境,都是建构孩子心灵城堡的必要条件。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的,只要感动了他的心,愉悦的泉水就能开启阅读的生命,让它长长久久,生生不息。

二、专研以增其深:孩子因兴趣能力的不同,阅读久了会渐渐有个人的偏好,父母应及时捉住契机,提供适时的协助,帮助孩子的阅读更上层楼,“鼓励而不干预,欣赏而不批评”,当孩子找到了生命的罗盘,他自然会全力以赴,父母轻轻松松的搭搭顺风船就可以了。

三、博览以达其广:不论是三餐的偏食或是阅读的偏狭都是不健康的,唯有广泛的吸收新知,跨领域的多方涉猎,才会让人的思考更缜密,生命的内涵更具有层次性,如同雨后的彩虹,因其丰富的色彩而令人动容。因此提供孩子不一样的阅读视窗,逗引多元的学习热情,尝试用不同的脑袋思索讨论,就能让孩子的视野大开,阅读活动更活泼、更有劲。

进一步,怎样将阅读生活化呢?

一、天天都要读:阅读就像煮一壶水,得时时保持热度才有滚开的时候,尤其前人的智慧广大浩瀚,现代的资讯又不断推陈出新,稍一懈怠就容易荒废落伍,因此,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有进度,才不会给自己懒惰的借口。

二、处处皆可读:不是安安静静在书房才能阅读,把握零碎的时光,任何地方一书在手,就可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常常告诉孩子不要等,等吃饭,等车子,等别人发号施令,等的时间拿来读书多好,既不会无聊又满心欢喜,一举数得呀!一天只要能多读十页的书,一生以七十岁计,就多读“一百页厚的书”​​高达二千五百本。所以,手边随时带着一本书,是我跟孩子约定的通关密语。

三、人人即是书:文字能传递的知识易得,活生生的众生相却是一本本难得的好书,端看个人如何去读。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写书,内容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如果能从日常中用心阅读人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将生命的每一步走得踏实,把生活与阅读合而为一,这才是会读书的最高境界。

朱熹先生有一首〈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再大的池塘,如果没有源源不绝的清泉注入,终究会成为一滩死水,生命的美好,来自永不枯竭的活水,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您与孩子找到生命中的活水了吗?别再迟疑,赶快拿起书本,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