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心得分享

李翰, Energy System Engineering

我是2018入學2020畢業的Umich Alum李翰,

讀 Energy System Engineering。

最近拍了一些影片分享自己找工作的經驗跟一些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別人。

然後因為我讀的不是最主流的 coding 產業,

所以在這邊分享,希望能幫到同樣也在讀不是在最主流的 coding 產業的人。

分享整個心路歷程,來幫還在找工作的大家打氣。可能你現在覺得很絕望,但是過兩三個禮拜後的你可能會很不一樣!

也希望能讓正準備開始找工作的你了解/體驗一下找工作可能大概是甚麼樣子。

這是第三集,講我的一個LinkedIn reach out小技巧,是我覺得最實用的一個技能。

如果覺得有興趣可以往回看第一集、第二集。

我的LinkedIn reach out小技巧。

加好友的時候note寫這個:

Dear xxx, How's everything going? I just graduated from Energy System Engineering in Umich and would like some career advice, and what you do sounds really interesting to me so I would like to connect you, thank you!

然後他accept的話:

Dear xxx,

Thank you so much for accepting my connection invitation,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what you are doing and it would be great if we have a short virtual coffee talk on the phone if you have time!

Thank you!

盡量自己改一點(?)加一點自己的風格。

就跟抄作業一樣,如果別人收到一樣的罐頭訊息應該會很賭爛XD。

ShihHsing Che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我是ShihHsing Chen,來補充一點我自己的經驗(並且幫樓上同學補上所有標點符號)。想看完整文章可移步到以下連結。

[全職面經] STEM OPT 期中跳槽 MILLIPORESIGMA-1

[全職面經] STEM OPT 期中跳槽 MILLIPORESIGMA-2

在我研究所第二年的時候,接觸到 Steve Dalton (杜克大學福夸商學院 Career Coach and Program Director)的第一本書 The 2-Hour Job Search。那時候還只有第一版,藏書量很大的密西根大學並沒有這本書。我是透過校際互借的方式跟愛荷華大學借來閱覽。(密大的校際互借真的很方便,我常利用這個服務去借橄欖球死對頭學校 MSU & OSU 的書。反正根據借閱歷史,他們也不看。)

後來這本書在 2020 年四月出了第二版,內容有了大量調整以因應現代人溝通習慣的改變。就在這個時間左右,密西根大學的求職資源中心大幅度的修正過去提供給學生的幫助,並更緊密的配合 Steve Dalton 的方法。

購買連結可參考 The 2-Hour Job Search, Second Edition: Using Technology to Get the Right Job Faster。我並不會透過這個連結獲得任何利益。

這本書主要是介紹如何創造 LAMP 表格以有系統性的爭取心中理想的工作。

  1. 妥善利用時間,不只是盲投、海投、濫投

要直接申請並無不可,但不要花全部的時間來投履歷,因為投資報酬率非常低。身為國際學生的你,可能因為需要贊助工作簽 (H1B and Green Card),被 HR 看到履歷前就先被 Applicants Tracking System 自動刷掉了。

  1. 建立目標公司/產業的人脈

就算短期內無法加入目標公司,可以為下一次跳槽鋪路。我已經陸陸續續約了兩位前輩出來喝咖啡。

  1. 評估同事個性

如果你寄了十幾封 Networking emails 卻完全沒有回音,他們不是太忙,就是他們對於幫助別人沒有興趣,再不然就是系統自動過濾外部信件。第一種或第二種情況,應該都會讓你重新評估這樣的公司。

  1. 尋找職業生涯導師

儘管工程領域有許多職涯路線,前輩們依然有值得學習的經驗。在職業生涯的道路上,建立一個 Board of Directors,虛心向學,會讓你獲得更多成長的機會。

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份獲得作者授權的簡報檔案 “The 2-Hour Job Search” & Informational Interviewing,但我非常建議買一本第二版來研讀。亞馬遜上的二手書一本不到五塊美金,你買一個三明治或潛艇堡都不止這些錢!

如果你是密西根大學的學生或校友,可以試著聯繫 2hourjobsearch@umich.edu,看他們願不願意提供最新的錄影和投影片。此外,學校似乎每學期都會找 Steve Dalton 來辦講座,記得關注 Career Center 的消息。

另外一本書 The Job Closer: Time-Saving Techniques for Acing Resumes, Interviews, Negotiations, and More 是作者 Steve Dalton 在 2021 年四月的新書,旨在教你如何有效的拿到你想要的合約,我當時在亞馬遜上預購以確保盡快拿到新書。我並不會透過這個連結獲得任何利益,但你可以多點這部落格的廣告。

1. 寫出足夠好的履歷就好

你一定會在 LinkedIn 上面看到所謂的履歷「專家」,但是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完美履歷,所以只要抓到八十分的程度,剩下的時間就拿去 Networking,做第一本書建議你做的事!還可以把諮詢費省下來去慶祝成功的 Networking events!

這些履歷專家之所以會把履歷講得如此重要,不外乎是他們就靠編修這些文件賺錢。但一份履歷平均只分到六秒的注意力,你覺得那些細節有差嗎?履歷專家鐵定是除了你自己之外,花最多時間看你的履歷的人。

2. 經營資訊足夠的 LinkedIn 個人專頁就行

和前面那一章節看似有點矛盾,但其實沒有。Steve Dalton 希望你在建立個人專頁之後,不要花太多時間著墨、推敲、經營,應該把時間花在 outreach。因為這時的你需要工作,找到工作是比經營個人社群媒體更為緊迫的事。

我的部分是在找到工作之後,利用下班和假日的時間將每週的進度報告進行整理,並且加入足夠的截圖和補充說明,有時甚至要調整敘事邏輯,才能催生出一篇又一篇的技術總結,今年甚至還考量到現代人攝取資訊方式迥變,突破性的露臉拍攝解說影片。

Steve Dalton 利用 LinkedIn 作為向外接觸產業人士的平台;而我則是在 LinkedIn 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分享工作成果、並讓可能的工作機會來敲門。一個是積極的應用,一個是被動的收割成果,兩者並存並不衝突。

3. 簡短的 Cover Letter

這部分我沒有使用所以無法評論成效,但如果我收到 Cover Letter,它會直接進入垃圾桶。

4. 使用 FIT 架構回答經典問題 Tell me about yourself

這個問題相信不管是面試哪個領域的工作都一定要面對,堪稱萬年不敗經典款。以前參考過 Andrew Lacivita 的回答方式,但我覺得不如 Steve Dalton 的做法來的簡潔漂亮。

我自己依照這個架構來解釋畢業後為何會進到現在這個產業、這家公司;再補充為何會起心動念轉往別的產業。這個面試的起手式十分重要,要在兩分鐘之內完成論述。你的熟練度要高,但是又不能讓對方覺得你背稿子。

一旦順利完成這個部分並建立良好印象,剩下的二十分鐘面試不要出差錯基本上就過了。畢竟三十分鐘的面試裡,對方會留五到十五分鐘的時間給你問問題。當然我也遇過沒控制好時間,占用到其他面試官時間的案例,但那是少數。

要注意的是,真正的技術問題還是要靠你個人的修為,如果沒兩把刷子,面試技巧再好也幫不了你。

5. 利用 RAC 公式面對 Why this company/job?

你看過 8891 汽車的高麗菜粉阿基拉做汽車試駕嗎?大多數時候,片尾會提及三個購買的理由以及三個需要考慮的理由。回答 Why this company? 以及 Why this job? 也是如此,你需要三個理由 R (Reasons),而且限時兩分鐘作答完畢。A (Anecdote) 則看個人際遇,如果有相關的軼聞趣事,不妨提出來緩解面試的緊張氣氛。C (Connection) 我個人認為會有點過頭,推銷自己的味道太濃厚。

6. 藉由 CAR (STAR) 來組織故事線面對 Behavioral questions

這個 CAR 架構其實就是大家熟知的 STAR 架構精簡版,把 Situation 和 Task 濃縮成 Challenge。而 Action 和 Results 則是你十分清楚的部分。這個連結可以讓你下載到我的 CAR Matrix 做為參考,這兩個連結 Resource—The 2-Hour Job SearchResource—The Job Closer 則可從 Steve Dalton 的網站下載空白的範本。

這邊則講解一下如何使用我的 CAR Matrix 範本。大家可以看到下圖的左邊有一個紅框框住每一個項目的編號,他們會對應到我履歷表上不同的欄目。你應該按照故事的亮眼程度和使用機率來編排順序,而不是履歷表上實際的先後順序。因為有些時候吸睛的項目會分散在不同的區塊。

7. 怎樣不尷尬的拿到最大包的 Compensation package

薪資、獎金、分紅、配股、假期和其他福利是工作合約的重要環節,都歷經千山萬水的和 Hiring Manager 談到這個地步了,自然會想從 Human Resource 手中多拿一點,無可厚非。如果你不試著多拿一點,HR 會覺得一開始就給你太優渥的合約,他不開心、你不開心、你未來老闆也不開心,滿盤皆輸。

但除了上 LinkedIn salary、Glassdoor、Indeed 及 Payscale 查詢薪資,你還能做甚麼呢?如果你同時握有多份合約,不妨拿其他家合約去講價錢。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只有拿到一份合約,又要怎麼談到更大包的合約呢?

Steve Dalton 建議你向對方尋求幫助,讓他成為你加薪的夥伴,而不是對手(雖然加薪都是進你和 IRS 的口袋)。由於 MilliporeSigma 未上市而沒有配股,假期有嚴格規範而且我的目的是學習,其他福利又很優渥的情況下,我只專注於 Base Salary、Sign-on Bonus 和綠卡申請。

在上述四個網站上找到的最高平均 Base Salary 只比 HR 開的數目高 $600 左右,更低的有甚者。面試前 HR 透漏的預算範圍有 $15,000,而我當時距離 Base 最大值僅有 $5,000 之遙。

此外,由於我必須從德州搬遷到麻州,HR 直接提出 $5,000 的簽約金,補助我中斷租約、搬遷、新的租約押金等支出。而未來老闆也自動幫我把分紅從 6.5% 提高到 8%。各方面來看算是相當有誠意。

但協商是必須的,以下是我協商 Base salary 和 Sign-on Bonus 時用的理由。由於麻州生活開銷(州所得稅+租金)比德州高 32%,公司能不能幫助我縮小這個差距?我跟社區辦公室談過,中斷租賃契約必須繳納罰款約莫 $2,000,你能不能協助減少我的損失?

HR 聽完直接問我心中想要的數字是多少,這是非常直覺的反應。我內心的期待不過是加個 $2,000,但我告訴他我沒有要要求一個具體的數目,我只告訴他希望公司能提供我一些幫助。HR 便說要和我未來的主管討論看看有多少協商空間。

接著便是討論綠卡申請的時程,我搬出了三大理由(似曾相識嗎?)。第一,你我都想要長期合作關係 (Long-term commitment),因為招募新人不是一件好玩的事,Job hopping 對於我的專業形象也有損傷。辦綠卡的過程不能跳槽,對你我都是保障。第二,辦綠卡必要條件就是公司必須處於擴張期,人事凍結或裁員狀態下幫外籍員工辦綠卡並不符合公司及美國利益。現在公司正大幅擴張,正是最佳時刻。第三,辦綠卡第一階段 PERM 免費且與申請 H1B 不衝突,公司沒有額外支出。除非進入第二階段才需要開始繳交手續費。綜合以上三點,就職就開始辦綠卡再適合不過。HR 聽完頓了幾秒,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便說要和我未來主管談。

其實我知道不太可能剛進公司就辦綠卡,正常的流程應該需要一段觀察期,但我只是想要探探口風,試試無妨。

星期一早上談完,當天下午 HR 就再度致電。Base Salary 調漲 $3,000,簽約金不變,辦綠卡時程將由主管決定。漲薪幅度高於預期,十分不錯。簽約金本已豐厚,沒有遺憾。綠卡時程一般都是先跑 H1B 再跑綠卡,也不意外,只是我必須敦促主管盡快協助申請。

就這樣簡單的十五分鐘通話,輕鬆寫意且不尷尬的拿到更大的合約。HR 問我會不會簽約,看在對方充滿誠意的份上,我當然是答應了。

9. 優雅分手

最後便是交接工作進度給同事並辦理離職手續,一般而言原公司會通知你的國際學生中心你已離職,以利於你的 OPT 文件上做紀錄。除此之外,你也要交上原公司的 Final Evaluation Form,也就是 I-983 的最後一頁。更重要的是,切記要在到新公司任職十天內繳交新的 I-983!如果這兩件事都順利完成,你的轉職就算大功告成。

編輯者資訊:

Han Lee (Unknown)

ShihHsing Chen (12/2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