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概述 (含保險與養車)

儘管 Ann Arbor 是個大眾交通頗為方便的小鎮,然而部分地方沒有車仍然難以到達。有車之後不論買菜、逛街、出遊等等都非常方便,而且美國汽車價格也比台灣也便宜不少,因此買車亦是許多同學的選擇。本篇將討論一些買車的考量點,以及分享一些購買新車及二手車的注意事項。

*註:2021-2022年因為疫情因素,導致二手車及新車短缺,車價議價困難,新車訂購有時甚至要等數個月才能到貨,請有意購車的同學有心理準備。

概述

美國汽車廠牌眾多,最常見的幾個為 Ford、Chevrolet、Toyota、Honda、Nissan、BMW、Subaru、Mazda、Jeep、GMC⋯etc,除了一些美國本土品牌外,許多仍是台灣熟悉的牌子。品牌的選擇眾多,個人喜好以及購買預算仍是主要的考量。

美國家庭較常見的車型有 Pickup truck(小卡車)、 SUV(休旅車), 以及轎車。轎車車型簡單可分為 Sedan(四門)、Coupe(兩門)、Hatchback(五門)。Sedan 即台灣常見的四門轎車車型,Coupe 只有兩個車門,前座乘客必須起身才有空間讓後座乘客進入車內,且後座空間較 Sedan 小,外型風格一般比較 Sporty。Hatchback 的設計沒有行李箱蓋,為上掀式第五車門,打開行李箱時後擋風玻璃會連動,有較大的行李箱空間。

依能源補給方式,可分一般gasoline油車(只能加汽油)、hybrid油電混合車(只能加汽油)、plug-in/hybrid全電混合(可加汽油,也能在充電站充電)、以及plugin全電車(不可加汽油,只能在充電站充電)。油電混合、全電混合或全電通常比一般油車能源效率要高。(截至2020.07資訊) 全電/全電混合車起步快、安靜、充電的錢通常比油車加油錢便宜。但車要價較高(不過依照不同車款有政府補貼)、續航力有些不足油車、充電站分佈不及加油站等,長途旅行要注意。

驅動形式可分為前輪驅動(Front-wheel drive)、後輪驅動(Rear-wheel drive)、四輪驅動(All-wheel drive 與 Four-wheel drive),由於篇幅有限,詳細的結構及優缺點同學們可以上網搜尋。前輪驅動與四輪驅動為一般平價款轎車較常見的形式,一般前輪驅動較省油,而四輪驅動在起步以及轉彎時能提供比較好的抓地力,於雪地中較容易起步,因此在冬天下雪的密西根四驅亦是常見的選擇。若需要比較好的抓地力,除了購買四輪驅動外亦可考慮於冬天到來時更換冬季胎/雪胎(一顆輪胎約 $90+,依尺寸型號)。

另外考量冬天的行車穩定性,較小的車(如 Honda Fit)高速行駛時較穩定度相對較差,有通勤需求或是冬天需要常開車的同學可多評估。

二手車

美國的二手車買賣十分熱絡,車齡 10 年以上的車款在市場中仍屬常見。二手車大致分為三種,有原廠 Certified Pre-Owned 、車行自售、車主自售。原廠 Certified 的二手車經過原廠檢修,須向原廠認證車行(Dealer)購買,價錢較高但較有保障,通常有限定範圍的保固(e.g. Honda Certified Pre-owned)。部分 Dealer 有販售車行自行保固的二手車,然而這種店家自行提供的保固和原廠保固不同,須特別注意店家聲譽。

自售則是車主自行賣車,一般價錢比較便宜,然而車況不確定性較大。購買後上路才發現問題,需要額外花錢維修的例子時有所聞,因此決定選購時需要特別注意檢查車況。建議可以跟賣家要求查看過去的保養紀錄、自行查詢該年份該款車常見的問題,並於試車時找知道如何觀察車輛問題的朋友一同前往。也可以在成交前和賣家討論是否可以自費出錢把車開去請保養廠檢查(Inspection),評估車輛狀況以及近期需要維修保養的費用,作為購買依據以及協商車價的參考。這類型自售二手車的交易廣告可以在 Craiglist.org安納堡華人論壇、學校佈告欄、及許多二手交易網中看到。一般而言每年的畢業季(4 月、12 月)會有許多畢業生離開想將車輛脫手,在這段期間會有比較多的選擇及談價空間。

網路上也有許多有用的資訊可供參考。例如 CARFAX.com 可以根據每台車獨有的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VIN) 查詢該車輛的里程/事故紀錄/維修紀錄,以防賣方刻意隱瞞事故,私自調整里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只會顯示有登錄的公開資訊,有些沒有上報的狀況例如:倒車撞樹自行維修、保養廠沒有上報進場維修記錄等等,就不會列入紀錄,不過這種類型的報告依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kbb.com 則可以根據車輛的型號、年份以及里程數估計車輛的售價,是購買二手車時相當不錯的價格參考依據。

二手車購買後須登記車子的所有權移轉,首先必須拿到車子的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VIN) 到保險公司辦理保險,之後攜帶保險證明(Certificate of Insurance)、車子的 Title 及身分證明(駕照或護照)等文件到 Secretary of State Office 辦理車牌及過戶。過戶時需繳交 $15 的手續費以及 6% 車價的消費稅,消費稅由買家負擔。

如果大家認真想要買中古車且不怕水深,可以參考美國移民生活指南的這篇如何在美國買中古車

新車

前文有提到在美國買車比在台灣便宜許多,因此許多人會選擇直接入手新車。若是購買入門款平價轎車(如 Toyota Corolla, Honda Civic),稅後大約 $18,000 - 19,000 便可以入手。

新車的建議售價稱為 Manufacturer's Suggested Retail Price (MSRP),然而一般實際購買價格都會比 MSRP 低上不少。買新車同樣可以拿 kbb.com 上之資訊作為參考,再與 Dealer 談價錢。常見的詢價方式為Email聯絡、打電話,或到店裡現場詢價,但編者認為用 Email 談價買家對節奏有較多的掌握,亦比較不會有壓力。由於新車基本上各車行購買的差異不大,因此可以多確認幾家車行的報價(Quote),並詢問車行是否能提供更好的 Deal。同時部分車商會願意提供數次的免費保養,贈送大小配件(如 All Season Mats)等等優惠,選擇車商時亦可將這些納入考慮。

在洽談價格的時候,車商給的報價通常預設的是稅前車價,實際要付的錢還要再加上消費稅 (6%)、運送費用($500-$1,000)、文件費用 ($100-$300)、臨時車牌費 ($5-30) 等等。這些費用有些有公定價、有些沒有,為了避免業者巧立名目,建議同學在議價時指名討論 Out-the-door (OTD) price,也就是所有費用加總以後的總價,可以避免被業者在談好價格以後另行追加費用。

許多汽車廠牌(如 Honda, Toyota, Ford 等等)有提供 $500-$,1000 的畢業生優惠,若於畢業兩年內或是即將於近期畢業,可上網查詢或詢問車商相關事宜,別白白多花錢囉!

在談價錢的同時,也可以到車商試車,確定你喜歡這台車開起來的感覺,同樣建議有一位懂車的朋友一同前往。試完車若決定購買,需要有保險以後才能把車開回家。若不想跑兩趟,可先行向保險公司談好保險內容,向車商詢問車輛的 VIN,然後請保險公司將保險證明傳真給車商。不過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有提供這種服務,請事先向保險公司確認。

這邊搜集前人分享及自身經驗,買新車的流程可參照以下步驟

    • 篩選出2-4輛目標車款:車款百百種,先依照上面概述裡的車廠、車型大小、能源補給驅動方式,多看看不同車款的資訊,先了解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也可打聽週遭人的推薦,最後narrow down到幾種車款。除了車款之外,也要了解不同年份、不同級距(trim) 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在這邊可上像是Car.com、Edmunds、CarGurus、TrueCar等等大致了解價格帶。如果你有American Express (Amex) 信用卡,也可以考慮American Express Auto Purchasing Program,其實他們也是跟TrueCar合作,但能讓你用Amex信用卡付部分款項。

    • 約試駕:此時你已經縮小範圍到2-4款車,也對想要的年份 & trim有概念,就能約試駕了。查離你最近的幾家dealer,上dealership網站填表或打電詢問,先確定他們有你要試的車 (Model + Year + Trim),然後約時間。如果擔心買車後收到太多廣告訊息,可以另外開一個gmail信箱。一般填表會要求你填電話,這邊建議可以開一個Skype號碼、Google Voice number或其他VOIP的虛擬電話號碼,用來留資料。可避免dealer瘋狂致電時,能有效篩選只接其他重要電話。 你可以強調你prefer email聯繫(雖然有些dealer還是會無視狂打電話),email既有白紙黑字又有比較多考慮時間。以下列出試駕要注意什麼

      • 行前確定保險問題:一般dealership的車都已保保險,只需要你的駕照就可以試駕了。但部分dealership要求你自己也要有車險才讓你上路,否則只能在他的停車場裡繞繞白跑一趟。如果你之前沒有車,這是你第一次買車所以沒有車險,一定要先跟dealership說明。如果dealership還是要求你要有車保,直接換一家dealer試試。

      • 要求至少30分鐘時間試駕:有些dealer只給你15分鐘或更少時間試駕。但能實際進市區、上高速公路對試駕來說非常重要,你也需要時間試試車內的各種按鈕、功能,及早發現問題,切忌買了車才後悔。

      • 要求自選試駕路線:最好試駕你平常會走的路線,並cover到市區交通、高速公路、及停車格停車(測試倒車安全設備、車體掌控難易)。有些dealer會要求你走他們指定的路線,但可能他們挑的路線比較好開,從而失去發現駕駛上的問題的機會。

      • 如果dealer的人要跟你一起在車內試駕,推薦可與一位朋友共同前往。一個人負責應答dealer,另一個人才能專心檢查車子。

      • 當天可以攜帶你日後會裝到後車廂的東西,像野餐墊、戶外摺疊椅,試試後車廂大小的置物體驗。

      • 如果CarPlay的導航功能對你很重要(可用手機上的Google Map / Apple Map App),務必確認車的CarPlay是否支援wireless還是只能wired的(截至目前2020.07 還是很多車只支援wired CarPlay),保險起見記得帶一條USB-lighting(iPhone)或USB-mircoUSB(Android)線,以免當天發現手機連不上車的CarPlay。

    • 特別列出一些對你很重要但在網路上無法得知的點,例如座位是否舒適、輔助駕駛的使用體驗,等等,在試駕時多加留意。

      • 約試駕當天不建議直接談價錢、買車,當面談不容易拿到好價格,且容易被加一些不實用或過度昂貴的add-ons。

      • 建議至少試駕2輛車以上,對篩選出自己適合的車很重要。

      • 建議把各個試駕集中約在同一天,方便比較。尤其很多是駕駛感覺的東西(油門煞車感、座位舒適寬敞感、駕駛掌握車體難易、儀表和中央主控版是否直覺易用等等),過了幾天就比較不出來了。一般整個試駕大概一小時,包括接待、檢查文件與等待時間。如果sales開始推銷當天買車就可能更久,可以直接跟他說今天只test drive,或你忙著趕下一場test drive。

    • 大量詢問要價:試駕一輪之後就會有感覺哪幾輛自己比較中意,可以著手準備跟各個dealer要quote。

      • 建議篩選到一個Year/Make/Model/Trim就好,不然不同車款之間不易比較deal。

    • 搜集dealer聯絡資訊:上車廠官網利用dealership locator查出住家方圓200 mile之內所有dealer,越多越好。這邊建議用spreadsheet把各個dealer網站、聯絡資訊記下來,後續聯絡情況也好追蹤。依所在區域的dealership多寡,有時會聯繫到十幾家、甚至二十幾家,如果有spreadsheet比較不會亂。

    • 所有dealership網站都會留電話,但email就不一定了。可以打電話詢價,或上他家網站填contact form等專員email回復你。另外網站上一般能查看存貨(inventory),可以初步確認該dealership是否有你要的車型。當然網站上說有/沒有貨也不一定是up to date的,有時間還是可以填個contact form。

    • 建議先擬好一份詢價信(可參考NerdWallet.com這篇文章,或這篇),就能複製貼上到contact form裡快速送出。如前面一點提到的,建議直接問OTD Price (Out the Door / Out to Door Price),請他們算好所有費用(All State/County/City Taxes, Doc fee, License fee / DMV / Registration fee, Delivery fee, Dealer prep fee, ... etc),不然dealer很容易在最終交易時任意增加名目,也讓你很難比較價錢。

      • 記得詢問OTD時留自己的Zip Code,不然dealer無法算Tax。

    • 針對dealership回應的幾種情況

      • 回信提供了OTD:恭喜拿到OTD,也代表dealership比較有誠意。可以暫時key in試算表裡。當你逐漸拿到數個OTD之後,就會對這款車的真實車價有一定掌握。最好能拿到7個以上的OTD。

      • 回信提供Quote價錢了,但不是OTD:禮貌回信表示需要Clarification才能做決定,請他列出完整細項OTD。如果近期就要買車也可以提一下,讓dealer更有意願跟你接洽、乖乖出價。

      • 回信沒提供報價,要求你進店詢價:可堅持說自己只接受email或電話詢價,否則你會move on。你也需要有心理準備放棄這個dealership,或至少放冷幾天。另一種方式是,如果你拿到其他人的報價了,你可以嘗試請他compete offer,如果他能提供更低價格,或許進店是值得的,但須衡量dealership距離、你自己方不方便、低能低到多少是否值得前往等。

      • 回信沒提供報價、或回的不是你當初詢問的車型:如果他的網站上沒有你的車款的存貨,很大原因是他們沒貨。有時間的話可以follow up再問一次,或直接move on。

      • 等了一天還是沒回覆: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價,或寄email follow up。如果你沒有他們的email,建議直接打電話。

      • 回信說沒有你要的車型:如果你對年份、級距或某兩款車有一定彈性,或許可以再問dealer是否有其他你有興趣的車款。

    • 議價、beat bid、compete offer:在dealer回覆的差不多之後,如果有幾個比較低的OTD,就能開始用最低的OTD去向其他dealer議價。幾點建議:

      • 說自己best offer的時候,不一定要把完整數字列出。例如你拿到OTD $26503.43,你可以說OTD around $26.5K。這麼做的好處是避免有些dealer只願意降零頭來compete offer,例如只降到$26500。

      • Dealer有可能只match但加一些額外服務,例如lifetime powertrain warranty, etc,但要注意這些額外服務自己可能用不上,如果服務不是官方的、只能用於該dealership,那麼對於離你很遠的dealership,日後不太可能跑去修車。只Match的情況比較陷入膠著,可以先等等看其他dealership的結果再決定怎麼辦。

      • 有些dealer會問你是哪個dealer提供的OTD或截圖給他看。其實多數情況下dealer只是想確認真實性,怕你隨口喊價。但有些人會擔心dealer之間會互相聯繫。如果你不想提供,一種方法是說如果你跟他買車,你會印出email in writing,證明另一個dealership給你的OTD。

      • 當你用最低的OTD開始問時,會有dealer陸續退出、回復速度變慢(可能要找他們manager討論)、有些dealer也會質疑你的best offer是否是真的OTD、不含其它雜費。無論如何不要慌,慢慢等各個dealer回覆、沒回的適時follow up一下。

    • 當dealer問的差不多了、你覺得有點壓不下去時:或許可以再等等那幾個沒回覆的dealer。這時要注意:

      • 如果你沒有汽車保險,是時候該準備買auto insurance了,沒有車保就領不了車。可以利用等待最後幾個dealer的時間研究、比較各家保險公司的車保。最後領車時必須出示insurance card。

      • 盡量爭取Home delivery (車子直接貨櫃運到你家簽字領車):避免dealer的financial manager推銷各種extended warranty與add-on(多半可以事先詢問有哪些選項/不太需要/你都能後續自己買)。或許你會說你心志堅定,談好OTD絕不會被坑,但到時候financial manager一直提出各種add-on,即使最後你都說不要,一來一往溝通還蠻耗時的。另外Dealer可能也會說希望現場交車介紹車子的各種功能給你。這個視你自己的需要,如果覺得test drive加上自己研究差不多了不需要,home delivery也不失為省時省力的方式。如果不能Home delivery 也沒關係,自己態度堅定就好。決定好最終的dealer後,也不要跟其他dealership取消,以免進店買車當天節外生枝(臨時說車子沒了要換車、臨時加價、當天裝上沒講好的add-on想讓你吃下),需要換一個dealership。

      • 記得一定要請dealer寄一封信確認你們所有承諾過的事情,包括OTD、所有款項細項、是否有Home Delivery、能不能用信用卡付款和付款額度、其他服務項目。等你付錢後這些就談不了了,切忌心急就省略這一步。

      • 簽字後記得跟dealer要一份所有簽過的文件備份。

保險

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的種類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1. 密西根 No-fault 政策下最基本的保險要求,由PIP、PPI、BI/BD 三項保險組成,包含開車造成自己或他人傷害時的醫療費用,以及對別人造成的財務損失。

2. 若加保 Collision 則包括自己車子的修理費,並可選擇不同自負額 (deductible)。值得注意的是,在密西根 No-fault 的法律下,出車禍時即使是對方的全責,最多也只能向對方請求 3,000 美金的賠償 (MCL 500.3135(3)) 。因此,許多人都會加保 Collision ,以免車禍以後求償無門。

3. 若加保 Comprehensive ,保險公司則會負責在非駕車情況下所產生的車輛損傷,通常包含竊盜、意外 (例如樹斷掉壓到車子) 等等,同樣可選擇不同自負額(deductible)。

保險細節及價錢各公司皆不同,且依肇事責任之歸屬有不同的賠償方式。車主年齡、駕照持有長度、信用記錄、車主本身健康保險、車輛的型號與新舊等等,都會影響保費,保險前應問明細節並且貨比三家之後再投保。多reach out幾家就會發現哪裡有更好的deal。另外也能透過已納保的朋友推薦,refer某公司的特定agent,也是個拿到不錯deal的方式。

下面列一些常見的保險公司,可以上網站填表或打電話要報價quote:

    • AAA(需要先加入 membership 才能買保險,所以記得將會員的會費列入計算)

    • Allstate

    • CONNECT / American Family Insurance

    • GEICO

    • Progressive

    • State Farm

    • Farmers

    • Liberty Mutual

    • Nationwide

    • Travelers

    • Mercury

根據經驗,打電話有更大機會拿到好一點的報價,因為網站上的填表可能沒有呈現你有的優勢。例如你有台灣駕齡,但網站表格只讓你填美國駕齡。如果是電話中,你能直接詢問海外駕齡是否能列入考慮,可降低保費。如果是打電話,記得最後讓他email給你報價細節。

一些能省保費的點:

    • 你在台灣有駕齡(最好能有至少四年以上駕齡,比較能壓低保費)。

    • 如果你不常開車,記得先估算好你一年的里程數。例如疫情期間如果WFH,一週只開至多140 mile用來買菜購物,那麼可以說每年只開7.5K mile。

    • 車輛上有加裝防盜鈴等anti-theft device,可以提出。

    • 如果你有需要home/renter insurance,也可以問如果auto + renter insurance bundle有沒有discount。

    • 調整加保的數字,例如依自己情況提高deductible、或減少保險額度。需注意根據不同的州可能有最低保險額度要求。

    • 某些保險公司給予某些專業學會的會員優惠費率。

此外,若是PhD學生,學校保險可以作為 PIP 的一部分,這部分去申請文件即可以再免去不小費用。

養車費用

對大部分同學來說,經濟考量為買車於否的重要因素。美國車價比台灣便宜許多,很多同學因此對買車很有興趣,然而除了車價以外,其他費用包含折舊、油錢、保險、定期保養、維修費用卻常常被同學忽略。

  • 車價折舊以常見的平價小型車來說(如 Toyota Corolla, Honda Civic 等),大約為新車每年$2,000到$3,000,五年以後每年$1,000到$1,500左右。

  • 油錢跟同學用車的多寡直接相關,可以自行根據預期的開車里程估算,如果只是周末超市買菜車,可能一個月加一次油就好($400/年),但是喜歡每天開車到學校或者周末到處旅遊的同學,可能要準備$1500/年的油錢。

  • 保險是常被忽略的費用。剛來美國的同學多半年紀輕(<24歲),沒有長期持有美國駕照的紀錄,也沒有足夠的信用紀錄,這三項皆是保險費率的重要指標,因此通常在費率上很吃虧,第一年保費高達 $2,000 甚至 $3,000 實屬常見。在美國待久了有駕照和信用紀錄以後,保費往往可以調降到每年 $800 到 $1,500 左右,根據個人條件而定。

  • 保養費用方面,以每半年保養一次為例,新車每年大約僅需支出 $100~$200 的基本保養費用,但2、3年以上的舊車若適逢較進階的保養週期 (例如剎車油更換、剎車皮或碟盤更新、變速箱油更換、輪胎更換等等) ,每年可能會花費 $300-$800 在進階的保養項目上面。

  • 美國由於人工昂貴,車輛維修費用上面也比較貴,如果是買新車,會有 3-5 年的全車保固,此時不需要擔心機械故障的維修問題;倘若買二手車,如果發生機械故障,單次的維修費用往往在$300以上,因此在二手車的選購方面,會建議有經濟考量的同學選擇耐用度口碑較好的品牌和車款。

總結以上費用,在車價以外,同學可能要準備每年$2000到$4000的保險、保養費用,另外再加上油錢,才是養車的真正費用。

BBS 文章參考

雖然現在的留學生比較少使用 BBS ,但是上面還是有許多不錯的文章,比如網友 georgelkk (人稱美國車神)就是一名活躍且專業的板友。以下經過 georgelkk 本人同意分享一篇寫於 08/03/2017 的文章 Re: [問題] 美國買車選擇。另外,如果想要搜尋 BBS 的文章,可以在 Google 搜尋框裡加入 "ptt" 就可以搜尋囉。

作者資訊:

Winn Wen (05/30/2016)

Chin-Wei Chang (08/07/2016)

Shaung Cheng (07/26/2020)

ShihHsing Chen (09/13/2020)

Yi Hsiao (01/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