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鑚在桃園】 文/林秀穗校長 圖/謝愷宸老師
每回從國外回來時,隨著飛機緩緩降低高度,最愛看著窗外青蔥的綠地,與鑲嵌在其中的「大地之鑽」。一個個亮閃閃的,映照著晴朗天空時,就成美麗的藍鑚,反射霞光時,就成了稀世的粉紅鑚。這些美麗的大地之鑚,就是桃園台地特殊的地景--埤塘。
在我們生活周遭散佈著許多珍貴自然生態與鄉土文化資產,其中「埤塘」是先民留給桃園的重要資產,大大小小的埤塘星羅棋布在桃園台地上,分別被桃園大圳和石門大圳串成二個如蜘蛛網般的灌溉系統,是早期的智慧水利系統。這些埤塘大多是因應發展農田水利灌溉調節設施而開鑿,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數量、密度和面積都令人嘆為觀止,依據記載桃園市曾有萬口埤塘之多,因此,桃園素有「千塘之鄉」的美名。
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郭瓊瑩說:「埤塘利用自然重力把水送到各個灌區,配合地勢,過程中不需要透過馬達抽水或像荷蘭用水車輸水等動力,是很值得保存的人工智慧。」這個智慧水利系統不僅是澆灌蘆竹、大園、八德、楊梅、新屋等十多個鄉鎮的水稻田,台大環工系教授張文亮認為桃園的千塘「實在是一件優美的水利藝術傑作。」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陳其澎說:「埤塘不只具有灌溉功能,一口埤塘還代表一個生產、生活、生態的系統。」因此,這些埤圳不僅是水利系統,更是藝術,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過去的埤塘,不僅是生活所需,更見證當地人文歷史的更替,時時維繫濃厚的鄉土風情;現在的埤塘,除了過去的灌溉及蓄水以外,還多了休憩及親近自然的功能。而埤塘的豐富生態,更可以讓孩子們透過觀察與學習,認識與親近自然,可以與書本上的知識相互印證,更深入的體驗自然的奇妙與美好。
長期研究埤塘的陳其澎教授認為「埤塘的價值是很深遠的」,埤塘不是只能公園化,埤塘的活化與再生應該有更多想像、更多可能,讓埤塘和生活緊密結合。而且若以桃園市各學校為圓心、一公里為半徑,幾乎每個國中、小附近都有一個以上的埤塘,因此,若能善用埤塘資源作為「環境教育基地」,發展埤塘之保存、重視、再利用等理念,就是最好的生態環境教育。
埤圳是屬於桃園台地最具特色的地景,不僅是先民的智慧,歷經數百年歲月忠實的記錄著先民的生活與自然地貌及水資源共生的歷程;這些珍貴的埤圳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外,埤塘生態的豐富多元,埤塘風貌的美麗多變,更是大地最漂亮的地景藝術。由環境變遷的觀點來看,如何保護這些珍貴的資產,成為我們教育的另一個重責大任。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一向重視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因此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輔導團開始針對市內國民中小學進行發現一系列「埤塘教育」活動,以埤塘為對象,結合生態教學的觀念與美感的角度,由專家們帶領學童進行埤塘教育探索,實際親近埤塘、觀察體驗埤塘生態,並邀集專家創作「池塘王國」繪本,讓孩子透過繪本更加了解池塘的生態與環境,加強愛惜生態之觀念。
重視自然環境與人我關係,是教育重要的課題之一。請讓我們一齊努力,更關心周遭的生態環境,為更美好的將來盡心!也期待您一起來探訪這大地最美麗的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