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提供 施創華老師
【由埤塘水資源衍生出科學閱讀能力】
早期移居桃園地區的先民,在清代便已經修築埤塘以儲存雨水為主,作為蓄水灌溉的水源,又稱為『看天池』。而民國元年桃園台地發生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於是便決定興建桃園大圳,即是現今桃園台地水圳系統發展之始。
針對埤塘水力的能量探討,我們可以與孩子們進行科學閱讀與寫作訓練。以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螺旋水車為主軸,利用斜面省力原理與槓桿輪軸原理來進行民生用水的汲取與灌溉的故事,與高年級各班導師引導學生自主性地閱讀與撰寫科學報告,甚至實際地設計出水車模型。
最終訓練學生報告的形式與內容重點,需將焦點放在資料蒐集與閱讀後的心得與感受。
希望讓孩子們從課程中了解水資源得來不易,進而對先人利用天然重力建設水圳灌溉桃園台地的智慧與心力產生「飲水思源」的尊敬與感謝 。
▲ 高年級第九屆607李嘉琪的科學閱讀報告。
▲ 高年級第九屆604陳湘詒的科學閱讀報告封面。
▲ 美美的科學閱讀報告(第九屆605學生林雨潔)
▲ 高年級第九屆605葉芸沂的科學閱讀報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