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北回歸線時【人想飛.鳥也想飛..】
圖(油畫)/文 。施創華老師
學生問我下輩子會想成為什麼動物?我的答案是"鳥",我輕拍我的翅膀,不帶走任何行李,不畏颳風下雨,攜家帶眷飛越北回歸線,只為了愛。
愛鳥的我曾經也養過鳥,但讀到 梁實秋先生的"鳥"一文中提到.......『我愛鳥。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遛達(現在這樣有閒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著的鷹,有時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著不動,那裡有半點瞵視昂藏的神氣?籠裡的鳥更不用說,常年的關在柵欄裡,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地「優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這種地步,我想牠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黏在膠紙上的蒼蠅;牠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裡住著罷?』,頓時我就有所領悟了。
我想或許人類因為孤單,或是渴望著自由。就像魯賓遜在孤島漂流時,特別抓隻鸚鵡來陪他說話,雖然最終鸚鵡說的總是重複著那句「魯賓遜、魯賓遜,悲慘的魯賓遜......。」我也能體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時光必須獨自面對孤單與逆境,這又讓我想著灰姑娘的故事,她有著兩個姊姊但卻孤單地承擔著屈辱,她被關在閣樓上同樣體驗著失去自由的生活,但我想王子最後選擇仙度瑞拉是因為她的善良,因為她總是替小動物救傷,或是照顧小動物,卻沒有限制住他們的"自由"!而是與小動物們一起互相照顧與生活,那人性美的氣質是由內而外自然散發著。
於是我以身教的方式投入桃園市野鳥學會擔任起救傷組的志工,雖然桃園的埤塘吸引著許多候鳥舉家往返,桃園的山區與田野同樣也擁有著多樣的鳥禽,但桃園也擁有國際航線,基於飛安的考量防止鳥擊事件,為了驅趕野鳥,國內常見的處理方式有︰(一)破壞鳥類棲息及覓食環境、(二)以鳥網阻隔、(三)出動驅鳥武器,如瓦斯爆鳴器、音爆槍或用雷射、超音波驅鳥........等等。
也因為愛鳥的初衷,我就利用暑假空閒時間擔任桃園市野鳥學會救傷接送義工,也學習著野鳥救傷的知識。以鳥與人的角度去思考,從豢養寵物到渴望放牠們自由翱翔的心路歷程,最終以行動來支持桃園市野鳥學會的救傷義舉。
隨著年齡增長與人生歷練,我漸漸能體會達文西的一句話「你只要嘗試過飛,日後走路時也會仰望天空,因為那是你曾經到過,並渴望回去的地方。」
▲領角鴞救傷
▲夏候鳥燕鴴救傷
▲樹鵲亞成鳥救傷
▲黃頭鷺 開放性骨折救傷
山鷸救傷
褐鷹鴞救傷
斷翅夜鷹救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