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塘上的自然課 】
文‧圖提供 施創華老師
桃園,素有「千塘之鄉」的美名,龍安國小何其有幸,學校旁就是埤塘。而六年級的自然課程裡有提到 「生物多樣性」的議題,為了讓在地的美與學校課程結合,於是學校一群熱愛生態的自然美教學團隊就設計出透過埤塘認識本土種與外來種的主題。再搭配校園裡的(Q版埤塘)水生池戶外課,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與實際觀察,進而體會桃園的埤塘文化。另一方面也讓孩子了解到「生物多樣性」不單單是口號,而是一種對生命尊重的「信念」!!
建構 Q版埤塘 產生教與學的漣漪
首先參照2-6號埤塘Google衛星照片的形狀,然後縮小地營造出校園內「人工溼地」的生態池環境並利用自然生態淨化機制及生物成員(包含微生物、水生植物與水生動物)構成一個小而健全的埤塘生態。強化其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達到淨水處理的目標,屬於最自然的生態工法。讓原生種生物自行或人為地進入建立族群,如澤蛙、蓋斑鬥魚、蜻蜓與豆娘幼蟲、水黽.....等,但要設法防治福壽螺、巴西龜、琵琶鼠等外來物種生物的入侵。
而教學用的外來種水生植物則可以用漂浮的水管集中圈養,在本土種與外來種之間找到平衡點並產生生態教學的附加價值。於是師生間產生了教與學的漣漪。第九屆 6年3班陳雅暄同學表示:「好想有一堂水生池的戶外生態課。」那我們就集合出發吧!!
▼ 教師們復育台灣蓋斑鬥魚防止登革熱。
▲2-6號埤塘旁美麗的龍安國小
▼ 教師們用心地維護並期許孩子們不要忘記最乾淨的十二歲
▲ 學生主動幫忙整治水生池,放入水耕植物。
▼ 台灣蓋斑鬥魚復育成果。
▲整治後的Q版埤塘取名「悟淨池」,具有滯洪與教學等多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