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學習目標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目標
(一)涵養核心素養,形塑現代公民。
(二)強化基礎知識,導向終身學習。
(三)培養專業技能,符應產業需求。
(四)陶冶道德品格,提升個人價值。
藝術領域課程目標
藝術領域課程旨在培育學生具備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以及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終身學習的素養。其目標如下:
(一)增進對藝術領域及科目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之覺察、探究、理解,以及表達的能力。
(二)發展善用多元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與生活創作和展現的素養,以傳達思想與情感。
(三)提升對藝術與文化的審美感知、理解、分析,以及判斷的能力,以增進美善生活。
(四)培養主動參加藝術與文化活動的興趣和習慣,體會生命與藝術文化的關係與價值。
(五)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增進人與自己、他人、環境之多元、同理關懷與永續發展。
一‧學習目標
1.涵育生活文化素養。
2.提升審美水準與觀察力。
3.培養生活情趣,鼓勵參與藝術創作活動。
4.增進藝術欣賞能力,陶冶氣質。
二、核心能力
1.增進對生活周遭的事物有感知與判斷的能力。
2.涵養體察人造與自然物之美並知其所以然的能力。
3.具備對生活中之材料與結構認知的能力。
4.理解功能與形式之關係。
5.認識感官藝術之要素。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討論法、欣賞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主題教學法、心智圖法、錄影分析法、分享評價法
四、評量方法
隨堂測驗、 口頭問答、 筆記檔案、實驗練習、 心得報告
五、ABCD 撰寫要素 (Heinich, Molenda, &Russell,1989)
1.學習者(Audience):以學習者角度為出發點設計目標。
2.行為(Behavior or capability):陳述最後行為,學習者將會學到的行為或技能。
3.情境(Conditions):學習者執行上述行為或能力的情境,亦即在什麼條件進行知識、技能或態度的學習 (最好是可觀察的情境)。
4.標準(Degree):指學習者學習完畢時,對上述知能的精熟程度,亦即評量學習成功的標準。
例1:學習者可以在校園分辨三種以上的植物。
例2:透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企劃一個完整的募款活動。
資料來源:參考網路相關資源
僅作為教學及簡報參考使用(著作財產權仍歸原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