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傳承創新
1.自學區
請自行選擇一個文章內容閱讀,並找出內容重點。再進行分享討論。
文章1
近期「文創」這個字眼,引發的負面聯想多,但到底「文創」是什麼?「文創」從何而來?這時候重新再讀一次漢寶德老師所著作的《文化與文創》則是有種清晰感。他是這麼述說著「文創」的前世今生: 「把『文化』與『產業』連結起來的觀念是先進國家的發明。直到今天,歐洲各國仍然稱之為『文化產業』。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前,它是負面的字眼,到了晚近,時代進入富裕的後現代,其負面性就減少了。 在二十世紀末的經濟快速成長時期,英國人忽然覺得應該成立文化部了。他們向來不主張政府干涉民間文化事務,為什麼改了主意呢?因為他們看到『文化是一門好生意』,政府不管怎麼可以呢?可是他們實在不習慣干預文化,就改用『創意』這兩個字,把歐洲習用的『文化產業』改為『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還是無法使我們感到舒服,因為我們經常隨意使用『創意』這個詞彙,實在很難把它等同於『文化』。所以我們政府的文化官員打算把這套新辦法引進我們的國家時,就在『創意』的前面加了『文化』二字,以明確的說明這裡所說的創意是指「文化中的創意」,⋯⋯。」 文創這個字眼現在之所以引發這麼多爭議,其實追本溯源,在一開始發展產業政策時,就應該先賦予一個清楚的定義範圍,這件事,漢寶德老師在書中也提出了他的看法,首先他針對「文化」下了定義: 狹義的文化,就精緻文化來說,指的是1)一種教養、2)一種品位、3)詩文創作與欣賞、4)藝術創作與欣賞。就廣義文化來說,指的是1)現代文明社會、2)現代人的記憶與懷念、3)地方的生產方式與產品、4)地方慶典活動、5)少數民族文化、6)現代生活通俗文化。ˋ
文章2
現在所談的文創,其實本質上就是「文化產業」,對他來說,「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本意,是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向錢看,把文化當成產業經營,後一句則是鼓勵,希望產業變成文化,向精緻文化看齊,希望文化界與產業相結合。他在書中給予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把文化產品予以大眾化,利用現代工業生產的方式,使廣大的民眾都可以擁有或欣賞,在這裡的關鍵字眼是『大眾化』。」 他並指出「文化產業是文明發展的尖兵,文化的低俗化只是後日的病態而已,這是產業所帶來的負面文化。原是為了高品質的傳播而發明的機制,因為有了賺錢的動機,就被純粹的商人所利用了。以賺錢為目的的文人也出現了,通俗小說就是這樣發明的,法國的大仲馬與小仲馬實在是文化產業的鼻祖。他們發揮想像力,把文學推到娛樂的領域,成為中產階級社會不可或缺的產品。」 因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大量參考了英國創意產業的思維,在這個部分,漢寶德老師也針對「創意」下了一些定義: 創意是:1)指把文化產品轉變為生財的產業的創造力、2)指提高藝術創造力以擴大藝術產量、3)設法突顯傳統工藝的特色以連結現代生活。 但他也指出,若想要把創意推展到文化的全部面向,光這樣是不夠的,以大眾文化為內容、成熟的文化產業同樣需要創意,「將這一部分的創意解釋為『創新』更為恰當,因為不斷的配合時代、推陳出新才是重要的擴展的動力。」
文章3
創新,則是因應著一個重要的時代意義:多元價值。這代表著必須在文化產物上放棄判斷標準,個人喜好各有所異,在現代商業社會,每個顧客都是價值判斷的主人,文化產品必須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性,但擁抱一切價值的同時,漢寶德老師認為,會產生價值判斷疲勞症,看不出價值的高下,「樣樣都可以接受,就是樣樣都不接受」,這時候另外一種天生的本能——「新與奇的反應」就是判斷依據了。他認為,這個時代的價值核心是新奇,創意則是用來提供這新奇的感官體驗。 在討論完基本定義後,漢寶德老師開始闡述他對台灣文創產業該如何分類的看法,其中一段話讓人看了非常有感:「文創的範圍如此廣泛,文化部門即使有再多的經費,也不可能使大家雨露均霑。即使霑到的人也會因雨露有限而大感不滿,更不用說對文化政策的績效有所期待了。」當資源有限,選擇最有利的項目發展,這才是當務之急。 漢寶德老師針對產業分類提供了一些架構性的看法,從保守文化人角度分為:精緻文化、通俗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生活文化(設計文化)。以創意為主體的角度則大致可分為:因產業而創意的文化如影視、因創意而產業的文化如設計、結合創意與文化的產業如美術。他認為,以產業發展為主體的文化,創意的任務是提高生產力。以創意發生為主體的文化,是先有創意再導出產品。結合創意與文化的產業,則是利用已存在的純精神性文化產物(如著名畫作)發揮創意,使之成為有生產力的產業。
文章4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其他大小離島有著多元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地方特色,而這些條件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此外這些特色與條件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一直是最受國內與海外遊客歡迎的觀光景點,其之所以每年都能吸引近五百萬參觀人次,憑藉的不僅是鄰近外雙溪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其館藏豐富,包含眾所周知的〈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清代工藝精品。
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的結合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日趨蓬勃;許多過去被視為夕陽產業的傳統工藝也因為透過重新的設計、包裝、宣傳,或是以異業結盟的方式而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新興產業。如陶藝、竹雕、木雕、石雕、金工、編織、印染等都是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而這些過去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其實也能被創發出新的面目或意義,與現代社會產生緊密的聯結。
陶瓷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過去陶瓷器的製作在對外貿易的市場中便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隨著週休二日制度的施行,國人普遍都有利用假日到戶外從事休閒活動的習慣。許多陶瓷窯廠便利用此波風潮,轉型為兼具文化傳承與觀光功能的園區或聚合式的文化大街,例如新北市的鶯歌,不但有陶瓷博物館的成立,其周邊的老街更被規劃為「陶瓷觀光大街」,每到假日便吸引許多民眾至此,或是採購陶瓷製品或是參與陶瓷創作DIY教學等活動。
資料來源:參考網路相關資源
僅作為教學及簡報參考使用(著作財產權仍歸原所有人)
2.影片區
請自行選擇一部短片理解內容,並分組說明重點。再進行分享討論。
1.文化是門好生意! 故宮靠文創年收六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3WoBZIU-OU
2.2017第七屆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成果影片
3.《未來,不期而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ba9zdhf54
4.OK Go - This Too Shall Pass - Rube Goldberg Machine - Official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bUFnY7Y8w
5.Wintergatan - Marble Machine (music instrument using 2000 mar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