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學區
請自行選擇一個文章內容閱讀,並找出內容重點。再進行分享討論。
文章1
新媒體藝術為當代一種新形態的藝術形式,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藝術家在許多新興的媒材與創作方式上,以實驗、開拓的精神創作,企求新的可能性。為當代一種新形態的藝術形式,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藝術家在許多新興的媒材與創作方式上,以實驗、開拓的精神創作,企求新的可能性。包括:線性的電腦圖繪(computer graphics)、電腦動畫(computer animation)、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講求互動的網絡藝術(internet art)、互動式藝術(interactive art)、電子遊戲藝術(video games)等,以及跨領域的創作如電腦機械藝術(computer robotics)、3D列印藝術(3D printing),還有利用了應用生物科技的藝術作品(art as biotechnology)等。舊媒體是傳統繪畫、雕塑、廣播電視等媒體,如集合藝術運用報紙、玻璃瓶和廢輪胎等現成物來創造藝術品,而新媒體則運用新穎的電子裝置如感應器、投影機和電腦等設備來創造藝術品。
文章2
新媒體也是透過數位技術的手段,整合傳統和現代的各式各樣藝術形式,甚至讓觀眾參與其中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產生一種新興的互動形式,那作品與人如何互動呢?可透過滑鼠、鍵盤、感應裝置、觸控式螢幕等科技設備,讓觀眾體驗不可思議的藝術經驗!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是時間導向(time-base)的藝術,作品與觀眾間的參與性與互動性(interactivity),作品型態未有一定型態,會隨觀眾的互動產生不同的樣貌、演化或生殖等……;和傳統藝術相同的是,媒材的實驗創新後,藝術家的意識形態、政治信仰與價值觀念等透過創作帶給觀者各式的想法與衝擊,而作品的解讀也隨著每個人不同的社經背景與經驗有不同的詮釋。
文章3
觀眾能與這些作品產生某種形式的互動,可在特定的空間碰觸或被偵測肢體動作來啟動某些互動裝置,如觸控面板、滑鼠、感應器等輸入端,參數的改變經電腦即時運算判讀之後,輸出給步進馬達、機械元件等自動控制裝置,產生回饋,回饋方式如顏色、明暗的改變或是聲響與物件的位移等等。新媒體為多媒體、數位或電子裝置所創作的互動作品,此名詞多泛指以電腦輔助所創造的藝術品。和傳統藝術最大的不同,在於觀眾能與這些作品產生某種形式的互動,觀眾可在特定的空間碰觸或被偵測肢體動作來起動某些互動裝置,如感應器(sensor)、步進馬達(stepper motor)、機械元件等自動控制裝置所產生回饋(feedback)。在人機的交互作用下賦予藝術品新的意義。新媒體藝術亦具有類似當代藝術的特性,如觀念性、視覺性、展示性或裝置在某一空間場域內。
文章4
新媒體的出現,是人類對於溝通的探索,儘管很多人並不認同新媒體改善了溝通。德裔美國藝術家Susanne K.Langer曾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一直是人類溝通的一種方式,在新媒體出現之前,藝術的溝通是頗為單向的,「作者已死」論強調作品的詮釋權在於觀眾,創作者原本的意念不重要,觀賞者看到了什麼便是什麼;新媒體運用在藝術範疇之中,令人重新思索作者與觀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真實與虛擬的關係 ── 雖然莊周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問過類似的問題。我們都試過上載東西到網上雲端,但有看過實體的「雲端」嗎?社交媒體上的讚好與回應,這些虛無的數據也可用作「雕塑」?對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而言,新媒體藝術有點弔詭,既與科技息息相關,重點卻又不在於高科技。新媒體藝術創作對他來說是「能量轉換」,將一種媒體轉換成另一種媒體,例如,把聲音變成畫面。
資料來源:參考網路相關資源
僅作為教學及簡報參考使用(著作財產權仍歸原所有人)
2.影片區
請自行選擇一部短片理解內容,並分組說明重點。再進行分享討論。
1.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得獎作品 - 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藝術家訪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0rsDRNfjU
2.TKG+|Tomorrowland — Yuan Goang-Ming Solo Exhibition「明日樂園-袁廣鳴個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sa-eEFge0
3.在記憶之前-Before Mem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HTPGcUdGY
4.袁廣鳴"逝去中的風景-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