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太奇

(1)蒙太奇

1.自學區
請自行選擇一個文章內容閱讀,並找出內容重點。再進行分享討論。


文章1

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1895年剛剛誕生的電影(如《火車進站》),完全沒有剪輯。因此遭到質疑:為什麼花錢去看日常生活可以看到的畫面?埃德溫·波特創造了電影剪輯。戴維·沃克·格里菲思為電影藝術建立了完整體系。但把這一體系變成真正理論的是蘇聯的謝爾蓋·愛森斯坦。

文章2

蒙太奇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相對於長鏡頭電影表達方法。即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說,蒙太奇就是編輯(Editing),意思就是把一些被攝影下來的鏡頭編輯成一部電影情節,刻畫人物。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了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所謂的蒙太奇理論最初是由謝爾蓋·愛森斯坦為首的俄國導演所提出,主張以一連串分割鏡頭的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戰艦》裡,將一頭石獅子與群眾暴動重複交叉剪輯在一起,製造出無產階級起義的暗示性意義。此外,除了以上所說的影像蒙太奇之外,還有「音響蒙太奇」。蒙太奇的另一位重要理論家是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效應,做了著名的鏡頭剪接實驗(庫里肖夫實驗),發現了「庫里肖夫效應」與「創造性地理」。

文章3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蒙太奇是電影獨特的表現手段,它貫串在電影創作的全部過程,包括敘述方式、時空結構、音畫的組合關係,以及最常被探討的部分:對鏡頭的運用及鏡頭間的組接,場面與段落的轉換。在電影創作中,蒙太奇的手法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敘事蒙太奇,以推動情節、展示事件為目的,會按照情節發展的時序、邏輯及因果關係,來組合鏡頭與場面,引導觀眾理解劇情,是電影中最常用的敘述方法。交叉剪接、平行剪接、一般連戲上的剪接都屬於敘事蒙太奇。

文章4

另一種是表現蒙太奇。表現蒙太奇以加強藝術表現和情緒感染力為主旨。透過鏡頭相接時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衝擊,從而產生一種單獨鏡頭本身不具有的、或更為豐富的涵義,是電影中極具創造力的表現手段。吸引力蒙太奇、衝擊蒙太奇等都屬於表現蒙太奇。在法國導演楚浮的《槍殺鋼琴師》(1960)中,一個匪徒說:「如果我說謊,我媽會死。」話才說完,畫面上切入他母親昏倒的鏡頭。這種穿插包含兩個層面:一面是匪徒幻想的虛構世界,他擔心自己的咒語成真,所以聯想自己的母親昏倒。更經典的例子是艾森斯坦的《罷工》(1925),一群工人被軍隊射倒時,畫面緊接著一個牛群被屠殺的鏡頭。這些都是表現蒙太奇的例子。雖然在有聲片後,蘇聯蒙太奇電影運動已逐漸失去明顯的影響力,但蒙太奇剪接觀念仍在寫實主義或其它電影形式中有細緻的發揮,如好萊塢電影中的連戲觀念、無痕跡剪接等,在敘事電影中有極重要的典範意義。另外像法國新浪潮時期,尚盧‧高達及亞倫•雷奈等人對蒙太奇創作觀念的開發,對電影語言及敘事方式也具有很大的啟示性。

資料來源:參考網路相關資源
僅作為教學及簡報參考使用(著作財產權仍歸原所有人)


2.影片區
請自行選擇一部短片理解內容,並分組說明重點。再進行分享討論。

1.最动人的旋律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yOqTL_M0

2.Jai Ho Slumdog Millionaire (Full S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wAVRyNmgQ

3.Children of Heaven (1997): Ilaiyaraaja Ver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s2Ymt1XAE

4.Children of Heaven | ‘Door-to-Door’ (HD) - Amir Farrokh Hashemian, Mohammad Amir Naji | MIRA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