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一、什麼是癲癇
俗語叫「羊癲」、「羊癲瘋」亦有人稱「豬母癲」。它本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只要大腦皮質受到傷害或功能異常,腦部的電波活動就會發生不正常,就像電線走火起火花,發生不該有的放電之現象。發作通常是短暫自行會停止,通常不給予任何治療,病人也會自己醒過來,這就是所謂的癲癇。
二、發作時之立即處理
1. 保護病患的頭部,且移開易造成傷害的傢俱或物件,以防止病人意外發生。
2. 拿掉病人身上會造成約束的東西;如眼鏡、領帶、緊身內衣並解開衣領。
3. 協助病人採取左側臥,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取下假牙。
4. 當病人牙齒緊閉時,請勿強行撬開病人的牙齒,以免牙齒脫落,阻塞呼吸道。
5. 請勿於病人身上強行約束,以免造成傷害或抗拒。放入壓舌板不是絕對必要,如要放請小心
放好在臼齒間。
6. 在病人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餵食或服藥,也不要試圖中止他發作,並請留意觀察病人發作
情形,詳加記錄。
7. 若發作時間太長(持續超過10分鐘),或短時間內頻繁發作(30分鐘發作3次以上)或呈現癲癇重
積狀態,就需送醫急救。
8. 若只是失神發作,則不須處理只要記錄觀察,在下一次就診時告知醫師調整用藥即可。
三、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
1. 切記易引起發病之誘因:
(1) 不按時吃藥。
(2) 發燒、體溫大於39度、感染、疾病(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3) 頭部外傷。
(4) 營養不良、新陳代謝障礙、低血鈣。
(5) 藥物禁戒:禁酒12-48小時內發生,導致跌倒,外傷性癲癇。
(6) 聲光刺激。
(7) 荷爾蒙的改變:懷孕及月經。
(8) 情緒刺激及日常生活有變動:如離婚、喪偶。
2. 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定期複診及血液常規檢查。
3. 工作應避免在高危險及聲光刺激強的場所。
4. 抗癲癇的藥物會影響胎兒,若計劃懷孕需與醫師討論並選擇適當藥物。
5. 隨身攜帶健保卡,內戴自己姓名、服藥時間表、緊急連絡人、主治醫師姓名及電話。
6. 家屬應多予心理支持,癲癇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如遇發作時應使危險降至最低。
7. 避免單獨從事有潛在危險的活動(如游泳);並應避免開車。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