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方式:
水痘主要是透過與感染者的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此外,也可透過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所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如果接觸到潛伏性感染者帶狀疱疹的水疱,也可能被傳染。水痘具高度傳染性,特別是在發疹早期,同住家庭內的傳染率大於85%。
潛伏期:
典型水痘的潛伏期約2-3週,一般為13-17天。
發病症狀:
臨床症狀包括:微燒(37.5-39°C)、顫抖、腹痛、肌肉或關節酸痛持續2-5天。最初皮膚上會出現紅疹,然後由臉往身體及手腳延伸,隨後由紅疹變成水疱,最後留下皮疹,皮疹因為長項被形容為「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水痘從紅疹出現前5天(通常為前1-2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5天都具有傳染力,特別是在病患出現水疱時傳染力最高,直至完全結痂後才不具傳染性。雖然二次感染水痘的機率很小,但是感染水痘後,可能變成潛伏性感染,成年後復發成為帶狀疱疹。
水疱通常不留疤,體表有遮蓋處較暴露處病灶多,可能出現於頭皮、腋下、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但是成人有時病狀會比較嚴重。
前驅期:
無或短,年紀愈輕愈無前驅症狀。
在發疹前24小時發燒、不適、食慾不振、頭痛。發燒的程度與發疹的嚴重度有關,一般僅輕微發燒,若發疹情形愈厲害,則體溫愈高,發燒的時間也愈長。
發疹期:
由紅斑→丘疹→水泡→膿疱→結痂脫落依序而生。發展迅速,從發疹開始,可同時在不同的部位看到不同階段的發疹變化。
水泡首先出現在軀幹,然後至臉、肩,最後至四肢。
疹子呈向心端分布,即軀幹疹子稠密,遠端稀疏。就四肢而言,近心側(大腿)的疹子分布較遠心側(前臂、小腿)多。
水泡持續有3~4天,會很癢。抓破容易併發細菌感染而留下疤痕。
丘疹很快地變成如眼淚般清澈的水泡,且在24小時內即成混濁,故在同一時間,常可見不同階段大小的疹子。
膿疱最後凝成痂皮,這種痂皮不具傳染性(與天花的不同)。
有時在口腔、阾道、尿道亦見發疹,口的發疹且在軀幹之前。
水痘生於皮膚之表淺處,外壁薄而易破裂,呈橢圓型,直徑2~3㎜,周圍有紅斑環繞。
皮痂脫落後,會下淺而略有粉紅色的凹陷→白色→無疤痕形成。但若有續發性感染或過早移去痂皮則會留下疤痕。
可能有的會有行為異常的現象,此乃因為病毒在神經根內發病。患者初期會輕微發燒、疲倦和軟弱無力,頭皮、腋窩、軀幹,甚至眼皮及口部會出現刺癢的皮疹。在大多數情況下,症狀都是輕微的,病人可不藥而癒。成人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率較高,較常見的併發症包括皮膚發炎及肺炎。
預防方法:
1.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水痘疫苗。
2.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
4.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5.患者應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6.衣被不宜過厚過多,太熱會使皮疹發癢。應保持衣服,被褥清潔,以免感染。
預防接種建議:
目前政府提供年滿12 個月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水痘疫苗。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保護力7年以上。
注意事項: 如出現疑似水痘症狀,應即早就醫,通報健康中心,並建議在家休養,特別是皮疹出現後建議至少請假14天(視病況不同),或是直到所有病灶均結痂為止,才能恢復上課,以預防水痘疫情的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