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非洲豬瘤,我們講到這個世紀病毒,那這個病毒呢,它是一個雙股DNA的病毒,而且它蠻大的,我們以前瞭解的是口蹄是RNA病毒,口蹄疫很小,那這個病毒,它是DNA病毒,理論上來講,它應該很安定,可是它卻很特別,它的病毒的特性,它就是很容易變異,第二個,這個病毒有封套,一般來講,有封套的病毒很容易處理,我覺得用消毒可以處理到你的封套,可是非洲豬瘟的封套的結構非常的密實,就像蜂巢一樣,所以它的封套你是沒有辦法用一般的消毒水,比如說酸跟鹼去處理破壞掉,所以它可以耐PH 4到11。
所以你必須要強酸、非常強、非常鹼的才有辦法處理掉。所以在醃漬的肉裡面,香腸、火腿、臘肉裡面會有活的非洲豬肉。所以為什麼我們在邊境管制,我們來自疫區的這種肉類製品,其實通通不能...
在FAO的一些規範裡面,其實它就有教導非洲地區,你要拿出廚餘養豬,一定要煮熟。我們國家的規定是90度C一個小時。那今天如果你有確定有煮熟,當然它的疑慮就下降。可是問題點在哪裡?廚餘養豬,你今天我有煮熟了,可是你自己想,如果我今天載的這個桶子,是有非洲豬瘟病毒的桶子喔。我講的是桶子喔,不是廚餘喔。廚餘我去煮熟了,可是我倒下去的桶子,我不可能把桶子拿去煮。那我的桶子如果有汙染病毒,我的員工,比如說我是養豬廠的人,我摸了這個桶子,那這個桶子上面的病毒就在我手上,那我接下來進了豬廠去做這個養豬的動作,病毒就有可能進去了。
我們也知道物理現象,你一個container裡面有不同的材料在裡面,它不是水耶,水加熱90度C OK啊,可是今天如果是這樣的物質,你加熱一個小時,你有保證所有的肉塊,它的中心溫度都可以到90度嗎?如果沒有,那是不是如果剛好這個肉塊裡面,它就是含有高濃度的非洲豬瘟病毒,1 CC 有10 的9次方,1cc就等於將近1億顆的病毒,如果在裡面,那剛好這個時間點,那豬吃下去,那是不是就有風險。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臺灣從西班牙進口很多伊比利豬,伊比利豬它的豬肉賣得比較貴有人說特別的好吃但是它也並不是吃廚餘,但是我們在臺灣其實有一些黑豬場他們做這個轉型改用飼料他們也沒有問題啊,所以我覺得廚餘養豬在整個臺灣的這個生態是一個長久以來被討論的問題為什麼要廚餘養豬,有人說啊因為黑豬去吃所以它肉質比較好但是你看你知道今天這個案例白豬的豬場。
那白豬的豬場為什麼反而還得呢?那白豬不是黑豬吃廚餘好那白豬為什麼要吃廚餘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省成本其實廚餘養豬不管在黑豬白豬降成本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所以到底未來要怎麼讓這些吃廚餘的豬場轉型。
西班牙花了35年才走到成功,其實在後面那幾年,它才去聚焦,要譬如說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它並沒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當然我並不是廚餘養豬是唯一的一個會發生非洲豬瘟的,但是它是風險最高,那後面西班牙其實,它其實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產業的升級,因為非洲豬瘟到目前為止,它只有一個好的方法,就叫做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真的是不能妥協的議題,生物安全分兩種,一個叫做外部生物安全,一個叫做內部生物安全,外部生物安全做什麼,就是所有可能從外面進入你的養豬,這些人啊,物品,車輛,飼料,這些都可能帶病原嘛,那非洲豬就是你把外面可能進來的先擋掉,你都過濾過,那個其實都不是會影響你豬場的叫外部生物安全,什麼叫內部生物安全,內部生物安全就是說你豬隻其實還是會生病,內部會有一些其他的影響,可是呢,你用你的飼養管理的方式,你用你的飼養的動線,用你牧場譬如說你的警覺裡,當豬隻在哪一個角落有豬隻生病的時候,你的處理的方法不會讓這一把火去燒到其他的欄位或什麼。
我們很擔心說解禁的時候,突然一下一堆的豬會出來,我們還擔心豬價崩盤,這個部分其實我覺得供需的部分,我信任我們的政府。會去做最妥善的調節,所以消費者不要擔心。 如果假設這段時間都沒疫情,11月7號解封之後,這段時間怎麼去宣導消費者,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病毒是不會感染的,接下來就算我吃到,我們很多人都說,我怎麼會吃到非洲豬瘟汙染的豬肉呢?不會,你去中國大陸,去越南,甚至去歐洲旅遊,都有可能會吃到汙染非洲豬瘟的豬肉。那你吃到你會得病嗎?不會啊,因為你不是豬啊,你不會得非洲豬瘟啊。那我很多人問說,那我吃下去之後,我隔天上廁所大便出來,裡面如果有病毒的話,有沒有感染能力?
是沒有感染能力的,因為非洲豬瘟它的這個病毒它是怕酸,所以我們人類的胃酸的pH值大概在2點多,所以小於3是可以把病毒不活化,所以這個其實是對於消費者,我是覺得不需要去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