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成分的不確定性很高,即使以高溫蒸煮也不見得能完全消滅病毒;
許多國家為了防疫,早就禁止用廚餘餵豬,台灣也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前幾天看到英國動植物健康署發出的一則文章,標題是
「非洲豬瘟病毒擴散英國的風險持續升高」,文中標題更強調「以廚餘餵養豬隻會散播該病毒」,並且違法。
其實不只英國,許多西方國家為了防止疫情,維護豬隻的健康、保護畜殖產業,數十年前就禁止用廚餘餵食豬隻,尤其是含有肉品的廚餘。
不論是家庭或餐廳,廚餘成分的不確定性很高。
除了可能含有感染病原的生熟肉品以外,也常含有危害豬隻健康的植物,如不易被清除掉的塑膠膜、不織布製成的紙巾、木製和塑膠製的牙籤等。
即使農政單位已有規定廚餘要以高於九十度蒸煮至少一小時以上,
才能餵食豬隻,但有些病毒在如此高溫下仍能存活,無法杜絕傳染。
更何況廚餘是否按程序高溫烹煮,實際上難以把關,成為病毒疫情擴散的風險。
但廚餘該怎麼處理?
我們應該從源頭做垃圾分類,避免廚餘和一般生活廢棄物混在一起,
導致廚餘進了不該進的焚化爐和掩埋。
場。高純度、零雜質的廚餘可以經由不同的加工處理方式,製成高價值的產品。
除了升級成為有機肥、飼料、生質能和生物材料以外,先進的生物精煉廠可以製造出高值的蛋白質、
胺基酸、脂質等。
廚餘被升級和產業化的背後,蘊藏著商機和在地就業機會;
也能免於破壞焚化爐和掩埋場;有機料取代化學肥料也是長期復育被污染的
土壤、空氣和水資源的最佳模式。
台灣的政單位一直都非常重視廚餘對豬隻的影響,也曾經禁止過廚餘餵豬。
但即使歷經近乎平靜的口蹄疫疫情,台灣近年今
還是輕忽了廚餘散播病毒的風險,
廚餘餵豬仍被多數人視為常態。以去年為例,就有高達三十四萬噸、六二%的收廚餘被拿去養豬!
面對可能入侵台灣的非洲豬瘟,廚餘餵豬是被視為非洲豬瘟傳染的最高風險途徑。
為了確保衛生、國民健康,台灣畜業競爭力,相關單位不能掉以輕心,盡快研擬和落實禁止廚餘餵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