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舞蹈研究期刊 第16期

主編序 Chief Editor's Preface

本期專題為「亞洲區域的舞蹈:過去、現在、未來」 Special issue on“Dances in Asi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舞蹈」一詞對亞洲國家而言是(殖民)現代化的產物,因此「舞蹈」本身標示了一個新觀念與新身體的開展,其背後交織著眾多值得探討的社會議題與思維觀點。亞洲舞蹈的經驗研究一方面呼應二十世紀以降歐美舞蹈的系譜,一方面提出更複雜的文化跨域、交流、引用、混融 的現象,以及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的辯證。亞洲各地舞蹈生成的過程更無法忽略政治、政策、戰爭(包含二戰、冷戰、內戰)、教育、階級、經濟、性別、宗教等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亞洲各國原有具社會功能之社群性與宗教性樂舞也在民間持續發展與轉化,並與劇場中的舞蹈互惠鑲嵌。

位居亞洲的臺灣,舞蹈藝術的發展是二十世紀日本殖民現代化的產 物,至今也不過百年歷史。舞蹈藝術在這不算長的時間內不只從無到有,還在創作表演上飛快成長,並在國際舞壇上寫下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舞蹈藝術在臺灣的發展、美學風格的形成,與受國際舞壇的認可, 如何可能?探問此問題,我們把視野擴大到亞洲區域的舞蹈研究,與二十世紀全球舞蹈藝術輸送、交流之關係。希望從比較研究與跨國文化流動中,擴大舞蹈的知識範疇,反身性地檢視自我。這是此期以「亞洲 區域的舞蹈:過去、現在、未來」為徵稿主題的出發點,也與晚近亞洲 舞蹈研究在國際上日漸蓬勃、受到重視,並積極爭取發言權相互呼應。 

本期從徵稿到出刊,經歷一年多的擘畫、八位投稿者的參與、編輯 委員會對文章品質的把關、匿名審查者嚴謹的評審後,共收錄四篇論文。此次投稿者有來自亞洲國家舞蹈研究之學者們,意味著《台灣舞蹈 研究》期刊與臺灣舞蹈研究之能量,除了在歐美之外,在亞洲的能見度日益擴大,並獲得認可。可惜的是,他國投稿之論文未能全數通過匿名審查,實屬遺珠之憾。 

本期收錄的四篇研究論文,作者皆是藉由舞蹈的親身經驗,提出實踐過程的反思、詮釋、質問、啟發,作為研究議題。因此,所使用的理論與論述都有紮實的身體經驗為基礎。 

陳雨君在〈舞動「自我技藝」:舞蹈即興中身體美學的體現〉一文, 以「表現的」和「經驗的」兩個視角探討舞者和非舞者在舞蹈即興中的身體經驗。文章提出即興對舞者而言,是透過改變身體覺知的內在經驗,去改變身體外在形式的美學展現。非舞者的即興體驗則是開啟一個 脫離日常生活的視野,藉此反身回看自己,產生新的自我知識。文末解釋即興的過程依循的是「遺忘」與「想像」的感知模式,與不同感官知覺的跨界。藉此,主體能在感知經驗與內在想像的互動交流中產生新的 自我認識。 

相較於陳雨君以親身參與田野觀察、紀錄、詮釋,理解(接觸)即 興的經驗過程,樊香君則以批判性的視角討論接觸即興從美國至臺灣的 轉譯過程與論述開展的空缺。〈自由、東方、純肢體:接觸即興在臺灣 的論述構成與美學轉譯〉一文,討論 1990 年代初接觸即興被引進臺灣時的舞蹈生態,與古名伸作為引入者如何述說與標定之。文章指出接觸 即興引入時正值舞蹈界尋求「東方身體觀」的興趣,古名伸提取接觸即 興創始者帕克斯頓(Steve Paxton)後期對肢體性與運動力學的關注, 並以老莊哲思中的無我、無為論述之。這成為接觸即興在臺灣被認知的 特質。然而,文章質疑這樣的認知迴避身體之接觸所可能發生的性慾特 質,而喪失接觸即興「具備有別於壓抑感知或衝撞政治的具身知識產出潛能」。

許瑛紛〈馬來西亞華族舞之淺析與深思〉一文,目的是思考如何創作屬於馬來西亞的華族舞。文章討論大馬華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需要考 慮身體文化當下之時代性,與華人身處多元文化中,藉由舞蹈體現身份認同的複雜性。大馬華族舞蹈具有以文化凝聚族群認同的目的。然而在 此目的下,不同時期的大馬華族舞蹈是通過個人對照國家、祖籍、體制、 政策等內外條件後,所形成的結果。同時,華族舞蹈的編創與表演呈 現的是華人在馬來西亞和各族群對話、交涉後,多重自我身份認同的結果。因此,大馬華族舞必然是不斷流變而無法「純粹」。此文提供舞蹈 與文化認同之研究一則案例,引領我們思考認同如何可能?舞蹈如何展 現文化認同? 

何彥萱〈從五感、舞感到語感的轉化:創造性舞蹈應用於十二年國 教第一階段國語文寫作教學〉一文,以創造性舞蹈作為低年級學生繪本閱讀與語文寫作的中介。透過「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身體展演表達對繪本的理解、想法與感受,藉由深刻的感官經驗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力與表達力。同時,從動態的經驗過程與同儕互動中提取素材,作為寫作的基礎。文章的教育意涵為,低年級學生語文認知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和具體的身心感受與想像力啟發攸關。創造性舞蹈則是開發這些能力的中介。 

舞蹈是瞬間即逝的藝術,舞蹈資料的稀缺使研究進行緩慢,甚至受到阻礙。有鑑於此,《台灣舞蹈研究》從第 14 期起在「特別企劃」專欄中除了收錄台灣舞蹈學會年會專題演講之記錄,同時收錄口述歷史論 壇之文字記錄,期許為臺灣舞蹈研究留下寶貴之文獻。本期收錄的是南 臺灣舞蹈藝術教育與發展史,也呼應晚近藝術界從聚焦北方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擴展到對「南方」的關心與研究。 

《台灣舞蹈研究》期刊從 2004 年創刊至今,每年一期,今年第十六期,是華語學界舞蹈研究的指標性刊物,徵稿中文、英文之學術論文。這一路標示著臺灣舞蹈研究的學術之路日漸茁壯,我也從第九期的執行編輯「晉升」到本期的主編位置。本期開始有固定的執行編輯進行期刊編輯作業,同時擬定統一的論文格式,編輯委員會也遵守嚴謹的學術倫理把關投稿論文與研究品質。《台灣舞蹈研究》一路走來要感謝歷年參與人員的勞心勞力,使期刊能蒸蒸日上。本期的出版除了要感謝多位審查委員的辛勞,也要感謝編輯委員會王雲幼、張思菁、張懿文等教授鼎力相助、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長陳雅萍教授出錢出力的推動、執行編輯鄭宜芳的辛勞、學會秘書長王筑筠的協助,以及,擬定期刊論文格式的趙玉玲教授與李宗興博士後研究員的幫忙。期待臺灣舞蹈研究的能量日益壯大。 

《台灣舞蹈研究》第十六期主編 

徐瑋瑩 

寫於高雄,2021 年 12 月 

台灣舞蹈研究期刊  第十六期          

Taiwan Dance Research Journal  No. 16


專題論文】

舞動「自我技藝」:舞蹈即興中身體美學的體現 / 陳雨君

To Move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The Embodiment of Somaesthetics in Dance Improvisation/Chen, YuChun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1 


自由、東方、純肢體:接觸即興在臺灣的論述構成與美學轉譯 / 樊香君

Freedom, the Oriental, Pure Physicality: The Discourse Forming and Aesthetical Translation of Contact Improvisation in Taiwan/Fan, Xiang-junn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2 


馬來西亞華族舞之淺析與深思/ 許瑛紛 

A Study and Contemplation on Chinese Malaysian Dance/Hii Ing Fung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3 


從五感、舞感到語感的轉化:創造性舞蹈應用於十二年國教第一階段國語文寫作教學 / 何彥萱

From Sensing, Dancing, to Writing: An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Dance 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of the 12-Year Curriculum/Ho, Yen-Hsuan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4 


特別企劃】

2020 WDAAP/TDRS 國際舞蹈論壇台灣「尋找定位.交涉認同」國際舞蹈論壇 / 方芊茵 

International Dance Conference @Taiwan Navigating Location, Negotiating Identity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5


「艷陽下的萌芽—南台灣舞蹈縱橫觀」圓桌論壇 / 王筑筠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6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TDRS Annual Meeting Keynote Speech Following and Weaving: Practice as Research in Dance Script for a Performative Lecture / Prof. Vida L Midgelow

2019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台灣舞蹈研究學會年會專題演講追隨與交織:舞蹈中的實作即研究〔展演式講座之講稿〕/ 專題講者:薇達.L.密婕羅教授 / 中文翻譯:吳怡瑢、吳怡瑩 

https://doi.org/10.6303/TDRJ.202112_(16).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