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舞蹈研究期刊 第13期

主編序 Chief Editor's Preface

台灣舞蹈研究學會自2002 年十一月成立以來,於 2003 年 8 月正式運作,今年已邁入第十七個年頭。如果用一個人的生長狀態而言,十七歲是正式邁入成人的階段,在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的一群志工的參與下,一點一滴累積了舞蹈 學術研究的能量。過去期刊收錄的論文領域涵蓋舞蹈教育、文化與評論、人類學、社會學等不同面向的舞蹈研究,學會自許能夠涵蓋更全面的舞蹈領域研究。 

長久以來,舞蹈理論與實踐就好似兩條的平行線,各自發展均十分良好。舞蹈界開始體認到『實踐研究』(Practice as Research,PaR)的重要性,許多實踐研究像雨後春筍般的逐漸在舞蹈研究中產生,是以,舞蹈研究實踐將是本期期刊聚焦之重點。溝通從對話開始,讓舞蹈理論與實務透過不同學者的經驗分享讓實踐研究在台灣舞蹈學術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

把研究與實踐放在同一個議題上來討論,讓理論與實踐多一些對話,希望兩條 平行線逐漸有交集,亦能了解在實踐場域中知識轉化的過程。誠如學者 Barrett 與 Bolt 在《Practice as Research: Approach to Creative Arts Enquiry》的序文中提及,實踐研究之目的在於拓展藝術研究過程和方法的瞭解,並將此過程作為知 識的產生的途徑,並評估這種研究在各種學科、文化與舞臺展演的潛在影響 (Barrett and Bolt, 2010)。以實踐研究為主題,藉由不同的作者將實踐轉化成為知識的過程記錄下來,成為將來作為分析、討論以及研究時的重要資料,回應台灣舞蹈研究學會提供舞蹈工作者努力建構知識平台的基本初衷。 

這次選擇三位不同世代並來自不同訓練背景的學者從實踐中衍生的論述。其中包含蕭君玲由民族舞蹈創作場域中的「身體感對話」為研究的主軸,從實踐中推論出創作場域中不同的層次的意象的《蕭君玲民族舞蹈創作實踐經驗的敘說 -對話中的意象》;以及從袁文彬以「社會記憶」的視角解釋客家舞蹈的發生,透視舞蹈文化的意象所著《重塑社會記憶中的客家舞蹈》以及吳怡瑱從參與《致深邃美麗的》創作過程,從「表演調度」的觀點探訪一個無語言且無肢 體的演出《「表演調度」(Performise) 的實踐研究探索:以表演藝術作品《致 深邃美麗的》(2017) 為例》。 

時值歲末,大家歡欣迎接新年的來臨,同時也是忙碌著計畫案結案的緊張時刻,感謝新舊理事長林亞婷與陳雅萍的熱心協助,以及在緊要時刻跳進來幫忙的嵐蘭與陳競,最後希望大家在閱讀本期期刊時,能分享這些學者的經驗,也能鼓勵更多舞蹈工作者參與實踐研究! 

曾瑞媛

台灣舞蹈研究 第十三期主編

                            

台灣舞蹈研究期刊  第十

Taiwan Dance Research Journal  No. 13


【專題論文】

蕭君玲民族舞蹈創作實踐經驗的敘說「對話中的意象」/蕭君玲 

The "Narrative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olk Dance Creation: Imagery in Dialogue/Hsiao,Chiin Ling

https://doi.org/10.6303/TDRJ.201812_(13).0001 

 

表演調度」(Performise)的實踐研究探索:以表演藝術作品《致深邃美麗的》 (2017)為例/吳怡瑱

The Practice-as-Research Enquiry of 'Performise': Taking the Work of Performing Arts Enactor (2017)/Wu,Yi-Chen

https://doi.org/10.6303/TDRJ.201812_(13).0002  


重塑社會記憶中的客家舞蹈/袁文彬

Refresh the Memory of Hakka Dance in the Society/Yuan,Wenbin

https://doi.org/10.6303/TDRJ.201812_(1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