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溪美社區導覽
首頁
社區發展協會
產業
社區特色
社區發展目標
社區營造實例
王家古厝
歷史
古厝園區
建築
懷隅公園
規劃
整建
台糖舊鐵道
蔗鐵到那鐵
日式古宅
三合驛站公園
整建
嘉南支圳
嘉南大圳
隆安宮
沿革
建築結構介紹
古曾文庄
地圖看曾文庄
曾文溯源
古官道
曾文溪變遷
中巷萬聖堂
內溝古戰場
親水公園
善糖八景
文物館
文化園區
糖冰
生態
文化園區分區介紹
善糖國小
沿革
神社遺址
善化糖廠
廠區營造
產業
老樹
製糖導覽
善糖車站遺址
歷史
溪美人的回憶
森林公園
資產
森林彩繪
蔗埕
現況營造
公誠社區三村
新厝
生態
糖廍遺址
台灣製糖發展
舊式糖廍
遺址價值
現今處理方式
目加溜灣社
十九公祖廟
沈光文教學遺址紀念碑
沈光文先生事蹟
沈光文對台灣的影響
沈光文與善化的關係
建碑緣由
實際教學處
新社
溪美農場
有機栽培
貢獻
資源回收站
沿革
特色推薦
埤塘
埤塘生態
華瑞生態公園
社區產業
粉薯粉
黑蔗糖
芝麻
何媽媽故事
溪美歌謠
樂齡神攝手
溪美巷弄故事
1.新巷
2.牛車路
3.市集巷
4.三村
5.王家古厝
6.牛滒窟
7.官道
8.中巷
9.新厝
10.福德巷
11.灣裡溪墘街
12.蔗埕
13.過潭巷
14.社內
溪美社區導覽
蔗鐵到那鐵
基地現況與企劃方向
本案基地乃社區總體營造計劃 「蔗鐵到那鐵」時光走廊的階段性計劃:綠色隧道整地計劃。
「蔗鐵到那鐵」時光走廊設計的概念,是以建立在善化糖廠早年遺留下來的鐵道空間發想企劃成溪美社區文創發展計劃之一。從日治時期對溪美地區產業來說,比較重要的影響便是糖廠的設立,係日本人於民國前七年二月創辦,因善化鎮舊時地名「灣裡街」,故取名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灣裡製糖所。
自日人於溪美地區設立新式製糖場後,可以想見為溪美地區之糖蔗產業帶至另一波高峰。光復後,其產製規模與產量更有所增進,對於溪美地區的經濟多有俾益。值得一提的是因著糖廠的設立,糖廠的員工自成一聚落區,今日的溪美里號稱三合庄,主要是由「溪尾」、「社內」、及「會社」三個主要庄落組成,即可觀察出糖產業對於溪美地區的影響,不止於經濟層面,對於溪美的社會組織、聚落的人文景觀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蔗糖」與「鐵路」必然是溪美發展文化創意營造上可為之挪用發想的要件。
目前的基地即為台糖遺留下之鐵路的一小區塊,總長約為160 m,整塊土地面積約為960 m
2
。整建前基地空間部分雜草叢生外,鐵道周圍多數空間已經是臨近鐵道住宅的居民種植花草的庭院。與糖廠溝通後再協同居民挪移自家物品後,即能著手建樹。整體企劃方向先從綠美化著手,將社區門面整理,再進一步企劃更富公共空間意義與社區本地文化意涵的公共藝術與意象。
整建前
設計主題與規劃構想
此次營造構想的願景設計是以時光走廊及綠生態隧道的概念為出發點,希望透過兩部分來促進社區居民的群體關係及動力。
第一部分是認領綠生態隧道植栽照顧:以維持既有生態平衡為前提,將鐵道周圍的植物重新規劃,並邀請社區居民移植自家中大型植栽至此,除可平衡預算外,更能借此提高居民對於公共空間植物的情感,並且再透過認養的機制達到社區自行照護空間的目標。
第二部分則是「時光車廂」---鐵道車廂展演空間與草坪整理:在鐵道上設計固定式兩節車廂空間,作為社區展覽的公共場所。此車廂展覽空間的第一檔展覽就以社區居民自有的台糖鐵路老照片來設展,不僅能聯絡社區長者共同回憶,更能向新世代傳遞歷史痕跡。
整建中
完工揭牌啟用
綠生態隧道整地計劃不僅希望能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更期望能結合社區文化特色及善化糖廠觀光資源,推動深度體驗旅遊;並以其建造過程中竭力保持原生態系的態度,讓綠化不僅僅是「美化」,而與土地間產生更富情感的聯結,來創造有別以往的社區旅遊型態,加強社區文化深度的品牌辨識力,並提高居民地方認同感。
初期,綠生態隧道將以硬體施作為優先,整理地貌後再以鐵道周圍環境景觀綠美化為優先考量,透過植栽種植的方式,時光車廂旁為阿勃勒林道,綠生態隧道植紅花風鈴木,花開時節將形成「黃、綠、紅」之鮮明色彩,讓整體環境更為舒適及美觀。
善糖車站遺址
日式古宅
懷隅公園
三合驛站公園
回主頁(台糖舊鐵道)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