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與日本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澎給日本。1895年日軍進據台灣,「內溝」在乙未戰爭當時,是曾文溪的支流,抗日軍主要駐守在曾文溪南岸。陳子鏞(北仔店人)變賣家產募集民勇,聯合官員在曾文溪灘與日軍激戰。當日軍佔領蔴豆及蕭壠後,曾文溪成為防衛台南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時從北至南征戰的客家義士徐驤得到陳子鏞的協助,到屏東的六堆招募七百餘名客家壯士後,便追隨總兵柏正材率領抗日軍共同扼守曾文溪南岸的曾文溪庄及溪尾庄。日軍到此受阻後,10月20日清晨,先以部分兵力將抗日軍的曾文溪庄正面陣地給予牽制,使之無暇他顧,然後日本親王親自率領大部兵力,從曾文溪上游涉渡,繞攻右翼,佔領了內溝東岸的東勢宅庄,徐驤於內溝西岸的溪尾庄拒戰。守軍拼死抗擊,血肉橫飛,奈何彈盡糧絕。徐驤振臂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乃率隊衝鋒肉搏,身中數彈,壯烈成仁。後來在內溝堤岸上的附近田裡,發現很多戰死的骨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