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廠是個古早台南人無法抹滅的記憶,許多的老台南人上學、上班搭著台糖的五分車,家中有甘蔗田的甚至跟糖廠有契作的關係,家中的生計都靠著糖廠;而在糖廠的長長的煙囪冒出一縷縷的白煙,每天生產出的各式糖品,更是提供你我每天桌上佳餚最好的調味,而且在生活零嘴也更是少不了糖。
在日治時期台南是製糖的重鎮,糖廠數量與蔗田面積都居全台之冠,無奈在傳統農業的式微,與國際環境的變動之下,糖廠面臨了關閉或裁併的危機,因此在台南9間糖廠中只剩下善化糖廠持續製糖,以提供民生與戰備使用,但是當所有糖廠都在積極尋求轉型,延續糖廠的文化生命之時,善化糖廠近年也積極轉化糖廠能量,保留文物成立文物館、老蒸汽車頭,還有善糖八景,以及舊有的特色建築。
其中廠區的宿舍區與單身宿舍為光復後興建,雖皆為磚造建築,但形式與日式建築類似,故稱和風宿舍,最初為提供給糖廠員工與眷屬居住,所以形式古樸單純,附近還設有防空洞,足見建築本身的歷史價值,本區有4棟建築,為目前廠區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皆保持其完整性。以宿舍區域為基地,將結合善糖的產業文化,發展出多元面貌的休閒園區─深緣及水善糖文化園區。
「深緣及水」起源於「台南」~
一座內蘊台灣歷史與美食文化的魅力城市,
於是,我們以烘焙及烹調創意讓台南在地食材,
化身成更多的驚喜,讓美食交流喜悅,
流淌進生活裡,沁入心裡,
在人與人之間,結下更多更深的緣,
在人與土地之間,連結更多感動與美麗。
因為人情與文化,讓味覺昇華,
因為緣份的縱深,讓美食與文化的芬芳,
在島嶼某處飄香。
〝深緣及水〞,台語就是結下了深刻的緣份,又擱真正「水」的意思,台語「水suí」是美的事物,「深緣tshim-iân」是看起來順眼、耐看,相處得緣之意。
《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說君子相交,坦誠相見,真心對待,無利益關係,猶如魚兒在水中一樣,悠游自在。老子則推崇上善若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至善至美。
你我結下深深的善緣,如水般的源遠流長,情誼連綿,不亦樂乎?
有時候,一切就是這樣感性的開始了,
人與人,人與地方在某時某地的不期而遇,
結下了緣份…
時間久了,緣深了,情份也就更美了,
「深緣及水」顧名思義,就是慢慢結深緣份,
使這緣份轉化為美麗的關係,
台語的意思是好相處又覺得美麗的意思。
火車站園區:
臺糖365號蒸汽火車頭,西元1948比利時製造,原配屬虎尾糖廠,民國38年開始啟用,民國70年停駛。
兒時記憶,追著冒煙的小火車,一整排的小學生鵠立在鐵道旁,等著小火車為他們送點心.....那個時代吃原料蔗是違法的,就連蔗農自家種的也一樣,10公斤以下要罰款;10公斤以上就送辦拘役,台糖補充說明,但是真正受罰的人不多,所以「偷甘蔗」還是四、五年級生最深刻的記憶!
在此園區將重現兒時抽甘蔗的樂趣,自己想吃的甘蔗自己抽出立即削皮可食用,大人帶小孩回憶童趣。
※台糖警告禁止盜食原料蔗海報-
南亭.曲水流觴園區
蘭亭.南亭,園區內雖仿竹林矗立、曲水流觴,蘭亭之景仿彿將浙江紹興會稽山之蘭亭映景到善化,善化地處台南故另取在地之名,故此園區取台南之“南”為「南亭」
蘭亭序~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1]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2],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書寫,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邀請台南大學戲劇系李德淋院長、許瑞芳老師,將蘭亭序重新編劇,學生著古 裝重現王羲之之「蘭亭序~ 一觴一詠」舞台劇演出。
蘭亭序
蘭亭序原文內容: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臺灣孔子──沈光文
沈光文(閩南語:Sím Kong-bûn;1612年10月18日-1688年8月8日),字文開,號斯庵,生於浙江鄞縣(今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陸九淵門人沈煥的後裔,布政使沈九疇族曾孫。是一位南明時期的文人、官吏;後半生因故流寓台灣,留下若干紀錄當時台灣風土民情的第一手資料,被譽為「海東文獻初祖」、「臺灣漢語古典文學之祖」,與張蒼水及徐孚遠等人並稱東寧三子。沈光文於明永曆5年(1651年)來台,從事教化庶民的志業,努力提升文化工作,教育不分貴賤、漢番,有教無類,被喻為『台灣孔子』,市政府也以『開台文化祖師』尊稱。
沈光文到台灣後短暫住在府城街上,不久就移至目加溜灣,也就是現在的善化居住。晚年沈光文組織「東吟詩社」,定居於目加溜灣社(今臺南市善化區)時,對當地原住民做出了一些醫療、文教方面的貢獻。此園位處善化,特設此紀念沈光文在台灣的文學與教育上的貢獻。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又名荔支、離枝、丹荔、麗枝、火山荔、勒荔、荔果[1],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屬無患子目無患子科,是荔枝屬的唯一物種,為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逾百萬噸。荔枝對保鮮的要求特別高,所以一般採用低溫運輸。
傳聞唐代唐明皇為博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甫有《病橘》詩曰:「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馬嵬驛被賜縊死,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
荔枝樹的壽命很長,有樹齡1,300年的荔枝樹仍然有結果實的能力。其枯木50、60年壯碩的樹幹常用來室外庭園造景。
二位乙級烘焙師駐廠,十年以上烘焙經驗。曾任職台灣知名西點烘焙坊,不定期日本研修。工作忙碌之餘,仍熱情參與國內研習會,為烘焙創意事業注入更多的靈感與能量…
後來因為被「深緣及水」創辦人致力於推廣台南在地美食與文化的熱情所感動,在外奔波的腳步從此在台南駐足,落下了腳,一段緣份也就慢慢的結下…
烘焙館使用日本進口麵粉、天然食材、台南在地農物產,無防腐劑,安心食用、食用安心!
「關廟鳳梨吐司」,是「深緣及水」供不應求, 也是目前市場唯一具專利保護產品。極具巧思的結合關廟鳳梨與日本抹茶的雙重口感,搭配出「鳳梨」般的黃綠花紋外觀,「關廟鳳梨吐司」除了獲得獨家專利外,更以空前絕後的新視覺及美味體驗,征服每位食客的味覺!
「蜂蜜桂圓麵包」特別採用東山的蜂蜜及桂圓研發製作,以自家培養的酵母菌發酵,食材的原香及歐式嚼勁口感,令人一口接一回欲罷不能。
當然,我們也為善化糖廠自製的古早糖,研發了「黑糖可頌」及「黑糖蜜雅手工餅乾」,更是上班族熱烈推薦的伴手禮及零食。
我們相信只有真材實料的口感,才會讓饕客回味再三。不斷研發的新口味,讓人忍不住再多放幾個入袋,才肯心甘情願地回家。您一定不能錯過台南在地特色,「東山咖啡手工餅乾」、「白河蓮子酥」等您來品嚐。
---那些年,我在哥斯大黎加----
曾經,咖啡對我來說只是種苦澀提神的功能性飲品,但在哥斯大黎加生活時,一杯普通的黑咖啡,改變了我對咖啡的既有觀感,原來,咖啡也是會甜的,就像台灣的好茶一樣,也會回甘,也會令人回味不已。自此,喝杯咖啡成了我每日生活的莫大享受。我想把這些美好體驗分享給台灣愛好喝咖啡的朋友們,讓大家知道,在台灣想喝到一杯好喝的咖啡,真的不是一件難事。穎可達(Ines from Costa Rica),Ines是創辦人的西文名字,佐以哥斯大黎加之名Costa。
Incosda咖啡以零售咖啡豆為主,我們精選世界各地別具特色的咖啡豆,希望顧客能透過Incosda找到生命中那支“對的咖啡豆”,並且讓更多人喜愛喝咖啡、發現咖啡的迷人之處。除了提供咖啡豆以外,Incosda還提供掛耳咖啡盒與生活飲品,讓大家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咖啡,我們有義式濃縮咖啡飲料、手沖與虹吸式單品咖啡,提供多樣化的咖啡體驗。
穎可達咖啡的總公司,位於高雄市鼓山區,我們從一而終所秉持的信念,就是希望每位顧客都能簡簡單單地就能品嚐到一杯美味的咖啡,不論你/妳身在何處、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穎可達咖啡善糖館,也將會提供多種咖啡豆、咖啡耳掛包和咖啡器具給有志一同的咖啡愛好者們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