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設計上,以「設計並非只有『色』計(藝術與產品設計),更應該有社計(社會設計)」為概念,並以永續發展同心圓與Fun Theory為理論基礎,次以跨領域與團隊合作學習為基調,後以社會設計來促進共善:環境、社會、經濟與制度一起好(共善)。過程中社會成員(學習者、市民)在有趣、簡單的參與中改變了行為,促成由下而上的典範轉移,累積社會資本,達到共學、共樂(享)與共善的目標。
1.與學員探討如何從自身出發,關心社會並產生行動。
2.號召學習者家族就近在其社區、企業、校園一起展開共善的社會設計規劃與行動。
授課老師:王俊秀
老師與同學說明課程內容與接下來的構想
學習家族分組
為何要社會設計
校園的社會設計:一起華合作社
日本大學生活協同組合(生協)探討
為校園生活者而社會設計
(食衣住行育樂)
清華人的抓地力:大山背博物館
現場訪視:一起華論壇
共善度討論:環境、社會、經濟
永續發展、共善社會與社會設計的理念,環境、社會與經濟的相互加持,以1+1+11>3的設計理念來討論共善度。
社會設計的理念論述,包括促進社會參與的設計、促進社會變遷的設計、為90%而設計、為弱識設會而設計。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由菜藍自覺而起的生態女性主義運動,採用共同契作、食安檢測、環境友善耕作、食農教育、中小學午餐,共有64000名合作社社員,一起合作找幸福:環境、社會、經濟的共善。
雙連安養中心:連結醫療、信仰、家庭、終生學習、生命故事田野、橘色善念設計。
在接近期中時,安排一次橫山實地探查藉由大山北月負責人暨清大校友-Peter和橫山農會的人員與我們分享橫山農業及產業概況
竹夢少年:中輟生如何被培力,包括教養與專業(美容師),擴大共善關係圈,再造共善循環。
期中策展:課程同學參與USR期中策展
一起華之設計規劃與討論
多扶接送:在復康巴士與救護車之間看到限制,開啟了溫馨接送情的社會企業,搶回身心障礙者失去的生活權,嘉惠更多的共善關係人,特別是家人。
生態綠:彰顯出生態保育是最好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每一項公平貿易的後面都有一段共善的故事。
綠農之家(屏東環保聯盟、彩虹餐廳):號召土地友善耕作200公頃之小農,連結支持家庭,每週一箱菜,再用其食材開了兩家彩虹餐廳,餐廳樓上設立太陽能公民發電廠,自主發電。
社會設計思考,在地共善行動
分組一起華共善行動的報告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