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赤崁有鐵路?
赤崁•赤崁有鐵路?
撰文|江采霓
最後編輯時間:2024/09/19
Okayama(今岡山)出發,一路搖啊搖。經過彌陀岔路口,再往前就抵達赤崁。
台車又稱輕便車、手押車。原為軍用鐵路,1899年日本政府開始鋪設縱貫鐵路之後,原輕便鐵道便被拆除或下放給民間業者建設使用,利用民間資本填補政府資金缺口,發展交通設施1 。「其利便,百倍於河川」日本政府如此稱讚台車2,不僅作為連接各港口與縱貫鐵路的鐵路支線,在當時陸上交通尚未開發、相當不便的情況下,也成為許多村落間的交通方式。
在陳家豪先生的〈從軍用到民營:日治初期臺灣輕便鐵道的發展〉一文中也提及: 「在1908年南北縱貫鐵道正式通車前,輕便鐵道為臺灣陸上交通主要的近代式運輸工具。即便縱貫鐵道通車後,其仍舊是地方交通主力;⋯⋯。」3 由此可知台車在當時鄉野間的普及程度。
根據1935年「嘉義高雄間路線略」一圖,赤崁在地也有一條台車路線為「岡山–赤崁線」下轄於高雄陳家成立的烏樹林鹽田株式會社。赤崁一帶據記錄,從鄭成功時期便有糖廍存在4,由於鄰近海岸土壤鹽分較高,較難種植水稻、甘藷,因此只好種植耐鹽度相對高的作物-甘蔗5。
而在1900年,全臺第一座新式糖廠─橋頭糖廠成立後,鳳山廳為保證新式糖場的原料來源穩定,發布「糖廍取締規則」,將赤崁庄、梓官庄、大舍甲庄所在的仁壽上里及周邊一帶均列為糖廍限制區,傳統糖廍不敵資本龐大的製糖株式會社,僅存蔗田仍持續供應原料,在地私人糖商卻消失無蹤6。 1919年,在地方望族吳伴水的爭取及協助下,烏樹林鹽田株式會社鋪設第一條由阿公店(岡山)至梓官的輕便鐵路,又在1923年鋪設從赤崁至梓官的輕便鐵路,至此岡山至赤崁連成一線 7,用於運送甘蔗,也作為當地居民來往貨品集散地—岡山的便捷方式。
▲ 北梓官的梓平公園中,有製作同安蔗埕製糖鐵道地圖。指出記錄台車赤崁線有5.1公里長,並且有通過茄苳坑庄蔗埕。(照片拍攝 / 蔣佳勳)
1930年代後隨著公路、汽車的蓬勃發展取代台車8,台車線逐漸停駛、廢線。殘餘的則在二戰期間遭美軍炸毀。雖在赤崁一帶已不見其蹤跡,但似乎在岡山的欣欣菜市場附近仍有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