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寮•繁華落盡,通安戲院的消失及變遷
蚵仔寮•繁華落盡,通安戲院的消失及變遷
撰文|蔣佳勳
最後編輯時間:2025/03/25
通安戲院,由薛清泰先生在民國40年(1951年)創立,這座戲院也被親切地稱為蚵寮戲院,坐落於智蚵里廣澤市場大樓(也就是公車站牌寫的廣澤市場)。早期的通安戲院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觀眾,為周邊地區帶來了源源不絕的人潮與商機。據說,現在通安路上那些繁華的店面和高聳的建築,許多都是因當時戲院的興旺應運而生的。
然而,繁華的結束總是夾帶著悲劇。約在1970年代,通安戲院遭遇了一場火災,確切的年份目前無法考證。不過,根據《梓官鄉志》的記載,民國58年(1968年)的衛歐拉颱風期間,通安戲院曾經作為災民的施粥處1,可以推測火災發生在1968年之後。這場火災留下的相關照片紀錄,目前僅有一張警察在戲院前公開表揚「見義勇為」救火民眾的黑白合照。
▲ 薛清泰先生除了開設通安戲院外,也擔任過高雄縣電影戲劇協會的理事。(照片提供 / 王作勇)
▲ 廣澤大樓內部的樓梯。 (照片拍攝 / 蔣佳勳)
通安戲院燒毀之後,原有土地在民國68年(1979年)開始轉為商業使用,是為「廣澤百貨商場」。此處的「百貨商場」和《梓官鄉志》在民國70年(1981年)指出作為私有市場的廣澤大樓市場,實為同一建築物2 (意即廣澤大樓),但當時的「百貨商場」和後來的「(菜)市場」兩者,是否為相同用途則有待商榷。
▲ 在現今的廣澤市場大樓,仍能看到民國68年留下的廣澤百貨商場的奠基紀念牌。(照片拍攝 / 蔣佳勳)
隨著各類商店、生鮮超市的出現,傳統市場因流失原有的客群而逐漸式微,廣澤市場也不例外,且當地人潮大多聚集在靠近赤崁的赤慈宮市場。2024年8月,作為管理者的通安宮為廣澤市場的拆除工程招標,10月初的廣澤市場張貼拆遷公告,現已完全拆除,成為時代的眼淚。
▲ 在廣澤市場的入口有以燈條排列而成的星星裝飾,在早期算是非常「摩登」的設計,故筆者認為「廣澤百貨商場」或許剛開始確實是以百貨商品作為主要販售物,而非菜市場。(照片拍攝 / 蔣佳勳)
▲ 2024年10月的廣澤市場拆除公告。(照片拍攝 / 蔣佳勳)
▲ 2025年2月拆除中的廣澤大樓。(照片拍攝 / 蔣佳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