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寮、典寶、赤崁地名探源
蚵仔寮、典寶、赤崁地名探源
撰文|蔣佳勳
最後編輯時間:2024/09/19
蚵仔寮、典寶、赤崁三區域,屬於高雄梓官的「南梓官」區域,在梓官區北農南漁的產業分工下,南梓官主要是以漁業為當地產業。在民國70年出版的《梓官鄉志》中,敘述的〈梓官鄉主要村落地名沿革〉,或許礙於篇幅或當時寫作環境的限制,對於蚵仔寮、典寶、赤崁三區域的地名由來,解釋較為簡略。在此援引不同史料對於此三區域地名的由來,期待為大家帶來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以及對蚵仔寮、典寶、赤崁三區域的更多觀察、辯證視角,有些史料的觀點筆者看到也覺得超級有趣,總之,一起長出更多思考天線吧!
蚵仔寮地區由智蚵里、禮蚵里、信蚵里組成。
蚵仔寮── 好像有什麼誤會?
說到蚵仔寮,大家的印象肯定都覺得這是一個產蚵仔的地方吧!根據《梓官鄉志》指出清康熙年間1的蚵仔寮確實以插蚵為業2,或有居民會步行至萬丹港一帶3的沙灘種植甘藷等農產。
不過在民國69年的〈 桑田滄海一漁村——掲開蚵子寮海蝕之謎〉指出,蚵仔寮及赤崁皆是沙質鬆散的侵蝕海岸4 ,位於由泥沙堆積而成的螺底台地西南邊緣5 。這樣的地理體質使得自古以來蚵仔寮、赤崁的海岸線持續後退,文章中更指出:「五十多年前的某日,海水漲潮後就居高不退了6 」,海水淹沒架設蚵架的淺灘,而後當地居民沒辦法繼續以插蚵作為維生的方式。此文獻是為民國69年出版,大略估算過後可知,在日治時期的1910年代,蚵仔寮當地便失去了經營插蚵產業的優勢。所以,蚵仔寮產蚵仔是確實存在過,只不過那是上上個世紀7的事情了。
典寶是典寶,茄苳是茄苳!
典寶── 一棵美麗的的樹?
在1920年代過後的日治時期,茄苳、典寶兩地皆隸屬於彌陀庄的「茄苳坑」大字。在戰後的民國時期兩地原為合一的「茄典村」,而後在1993年(民國82年),因為茄典村人口太多而另外分出典寶村。所以,典寶是典寶,茄苳是茄苳。典寶位於典寶溪旁,溪流上橫越了一座橋叫做典寶橋。但典寶為什麼叫做典寶?
是因為——一棵樹,一棵芒果樹。 根據《梓官鄉志》指出,清道光年間8 ,移居至此的洪姓、郭姓等先民,在現今典寶天順木業公司的西邊,栽種了一棵芒果樹,而後此樹長年生長,枝繁葉茂又結滿果子。 當地居民覺得太驚奇了,於是開始呼朋引伴去看這棵「古典寶物」芒果樹,典寶地名就此誕生9 。 但根據梓官城隍廟珍藏的〈示禁碑記〉內容,可以觀看到在嘉慶9年(1804年)便有「典寶庄」一聚落名的出現10,可知「典寶」一詞出現的年代明顯早於《梓官鄉志》所述的道光年間,故筆者認為典寶地名的由來可再進一步商榷。
赤崁地區由赤崁里、赤西里、赤東里組成。
赤崁── 眾說紛紜的地名起源
赤崁是梓官地區最早出現的地名,在清雍正年間11的《臺灣輿圖》中便記載了赤崁一地12。但其實赤崁的地名由來眾說紛紜。其中,最普遍的說法便是以「赤」、「崁」二字分別解釋,「赤」字為赤紅色的紅土,「崁」字則是凹凸不平的地貌,此說法也在《梓官鄉志》中採用13。
而對於「赤」一字的解釋,在赤崁當地有另一說為赤崁的紅屋瓦。赤崁靠海,在海上望向赤崁,會看到一大片紅色的屋瓦。 亦有出現將「赤崁」二字一起解釋的說法,在《高雄縣岡山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指出,赤崁當地的土質並非紅土,而是灰黃色的坋質土,以及指出梓官地區曾為蚵仔殼遺址或漯底遺址的平埔族——西拉雅族人的生活區域,認為梓官「赤崁」一字的由來和臺南的赤崁應當相類,皆是從西拉雅族語中的「Siaccam」音譯而來14 。關於赤崁當地土質並非紅土的觀察在《桑田滄海一漁村——掲開蚵子寮海蝕之謎》中亦有提及,指出赤崁當地的土質為赭黃色或土黃色15。
但由於前述兩篇文獻觀察到「赤崁當地土質非紅土」的年代,皆在較為近代的民國後,地質、土況相較於「赤崁」一詞出現的時代或許已有所更迭,並且根據當地居民口述,赤崁當地在早期曾出現以紅土包裹鴨蛋製作鹹蛋的方法。總之,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