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寶•典寶大吊橋
典寶•典寶大吊橋
撰文|蔣佳勳
最後編輯時間:2024/09/19
在臺17線上橫越典寶溪的典寶橋,自早年就是高雄縣市往返的交通樞紐。 典寶橋初建於日治時期,在昭和4年5月12日(1929年)的《臺灣日日新報》中,一篇標題〈維仁橋の開通〉的報導,一併提及了同屬高雄州岡山郡的典寶橋將在5月13日完工通車的新聞1,當時的典寶橋是為「鐵線橋」,意即鐵絲吊橋2。
▲ 典寶橋吊橋時期以木板鋪設橋面,橋的兩岸建有水泥製拱門。梓官當地畫家尤仙化(尤辰允)的《鄉土情、古早味》作品手稿中亦有畫出此景。
而在進入民國時期的1951年(民國40年)報紙也還是使用「典寶吊橋」來稱呼典寶橋。吊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鉛、鐵等金屬材質經過長年自然侵蝕,不免產生損傷,在典寶橋1953年(民國42年)2月,當時還是吊橋的典寶橋,就曾發生村民和牛一同落水的事故。以下是聯合報在民國42年對此事件的報導:
【岡山訊】
蚵子寮至高雄間的典寶大橋,於六日下午五時許,由赤崁村農民黃伴水等五人牽水牛五頭,由田間回來,至該橋中,因東側的橋欄鐵線突斷,竟皆同時墜下落水沈浮漂蕩,幸經過路農民數人發現救起。3
【1953-02-08/聯合報/04版/】
▲ 吊橋時期的典寶橋。(照片使用已徵得梓官圖書館同意)
而新建的典寶橋在同年八月完成開通,民國43年5月出版的《高雄縣政三年》在「典寶橋全景」的圖片中,可以觀看到典寶橋已是有橋墩的現代橋體4。往後的時代因為高雄縣市交通逐漸繁忙、以及臺17線的拓寬。時至今日,典寶橋至少已經有過兩次的重建,現在如果路過典寶橋能看到橋體上有著「民國八十年竣工」的字樣。
▲ 民國42年8月,新建的典寶橋正式開通。圖為當時的高雄縣長洪榮華先生,親自主持剪綵。(照片使用已徵得梓官圖書館同意)
▲ 現今的典寶橋上刻有「民國八十年竣工」的字樣。(照片拍攝 / 蔣佳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