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Code 是 Microsoft 旗下的一個大型教育企劃,一方面是讓學生成為具備軟體設計能力的Coder,一方面讓學生成為熱於實現想法的 Maker。在網站上,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線上程式編輯器,像是前面提到的 micro:bit 的積木式編程器,實際上便是採用了微軟的 makecode。
又比方說,你也可以用它來控制 LEGO機器人,只要幫已經設計好的 LED 顯示、感測器、馬達等模組編寫程式,就能實現像是六軸機械手臂的玩意兒。這樣的軟硬體結合的快速入門課程,和以往以知識傳遞為主的課程(教授發光二極體、麵包板、電機組…等理論)很不一樣。
另外還有些有趣的項目,微軟將 MakeCode 課程與旗下遊戲 Minecraft 結合,打造出一邊遊戲一邊編程的另類學習情境;還有讓學生寫遊戲程式,放到一台小巧的編程遊戲機中,製作專屬於自己的 Arcade(遊樂場電玩),在國外已蔚為風潮。這些都完全有別於過去傳統教育方式。
目前我在這個項目的重點工作,第一是確保學生能無痛銜接,在學完 Scratch、microbit…後,能在最短時間內就會自己操作,避免在 makecode 上因為譯文差異太大需要重新熟悉,因此力求在 makecode上各種積木式編輯器的翻譯方式脈絡盡量和 Scratch、code.org一致。第二是完善語法參考頁面,就像教小學生查字典一樣,未來學生有不懂的函式,可以有能力自己看懂語法頁面。第三是給教師的線上教學指引,這個部分內容龐雜,所以進度很慢。
從兩年多來的翻譯歷程看來,進度始終在 50% 以下起起落落,主因是官方把滾動式修正的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改…一沒有盯到進度,就被甩到車尾燈都看不到。儘管如此,只要想到能讓我們的學生、教師有更好的資源,與有榮焉,也只能咬著牙把原來翻好的內容重新來過。最棒的是,臺灣始終在這個項目的翻譯進度是大幅領先其他國家的,也算不小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