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名余奕德,化名 dnowba在網路世界擔任翻譯志工三年有餘,見證了學校教育的變革,尤其有幸,在資訊教育正在翻轉改變之際,能盡綿薄之力做出貢獻,翻譯了不少內容。不過,即便每天投入三個小時,進度始終趕不上更新的速度,所以希望透過定期募資,讓我能招聘校對員、測試員,期望更快的把這些很棒的資源引進臺灣。以下是我進行中的翻譯。底下是我在翻譯平台的個人資料:
Crowdin:https://crowdin.com/profile/dnowba
Transifex:https://www.transifex.com/user/profile/dnowba/
Scratch 是 MIT Media Lab 的一個計畫,面向的是 8-14 歲的孩子,透過 Scratch 這個程式語言,孩子可以編寫屬於自己的遊戲。除了教授編程會用到的編輯器外,Scratch網站還提供了線上教學,讓國小生能夠很快的入門。此外,Scratch 也是一個社群平台,它孩子們有機會互相交流,討論、改編彼此的作品和靈感。
當我第一次接觸,我就被 Scratch 那「不只是程式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激起了我翻譯這龐大內容的熱情,當中包括了官方網站、程式編輯器、線上教程,甚至是線下的編程卡片、教師手冊…裡裡外外,幾乎一手包辦。
如今,在全球,超過 150 個國家的學校都在使用 Scratch 教授程式,我也親自見證了 Scratch 在臺灣國中、國小電腦課的日漸普及。這也讓我更確信,也許我們不一定自行研發什麼資訊的教學工具或內容,只要把國外免費的資源引進,翻滿翻好,就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與世界無縫接軌。
懷抱著對 Scratch 的信仰,也就此展開了我的翻譯之路。
Scratch 之後呢?十二年國教改革的第一個重點就是重視學習自主。但我們的國中小師資培訓並沒有涵蓋到程式教育這一個版塊。第一線的老師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於是我開始著手翻譯起 Code.org。
Code.org 是個非營利組織,旨在讓學校的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學習計算機科學,它所開發的平台,是以遊戲關卡的方式,讓學生用程式來解決遇到的難題。學生有自己的帳戶以掌握自己的進度,沉浸在遊戲中學習計算機科學基礎,藉由翻譯好的教學影片來鞏固像是迴圈(Loops)、條件判斷(Conditionals)等編程概念。教師也有管理平台能夠觀察學生進度以適時伸出援手。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翻譯了三年,進度竟然不到五成?!記得第一年時,我曾經翻譯到近八成,但課程內容除了幼稚園到高中,甚至到了APCS(大學先修),已超過我的知識所及,不敢胡亂翻譯的情況下我就停手了。再加上每年官方會有大動作的更新,目前時間有限情況下,只能盡力維持 4-18歲的課程內容,還有一小時玩程式(Hour of Code)運動的活動內容。
科技發展神速,各行業也開始融入科技,國際皆支持將程式設計納入基本教育版圖,這也讓我們著重向下紮根。當中不乏亂象,比方說在幼稚園教授 Scratch,雖然我翻譯的 Code.org 涵蓋了學齡前兒童的課程,不過小小孩用電腦等工具有些強人所難,也因此我翻譯了 ScratchJr。
ScratchJr是由 Tufts大學主導的計畫,它是程式教學的入門工具,針對 5-7 歲的幼童設計,在平板上運行,編輯器全部圖像化。更在線上提供了幼兒教師可用的教材。和 Scratch 一樣,當他們在使用時,不只是和電腦互動,更可以透過它創造和表達內心所想。過程中他們學到了解決問題、創意設計、邏輯思考的能力,這都是幫助他們在未來成功的基礎。
Scratch 是我的信念,也因此對親爹生的 ScratchJr 特別偏愛,在徹底了解整個編輯器架構和網站內涵後就著手翻譯,不假手他人,不過最近又有些小變動,所以進度差了一點。
科技領域的課程綱要中,將課程規劃為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兩學科,當中的生活科技學習重點在少理論多實踐,從生活需求中設計製作出科技產品。不過這類的教材通常所費不貲,要普及到教學現場不易。
Micro:bit 的創始者為英國的廣播公司 BBC,它是個可攜式、可編程的微型計算機,可發揮在各種酷炫的創意上。無需安裝任何軟體,只要透過瀏覽器,就可以在編輯器上用積木式、Javascript、Python 的語言來編寫程式。網站提供從簡單的實驗專案到富有創造性的程式挑戰,有超過 200 種不同的活動和教學資源。從芬蘭、冰島、新加坡等各地的學校都在使用 micro:bit。網站也提供了豐富的專案活動與教學計畫給國小、國中教師使用。
目前網站還沒有「臺灣繁體」這個語言選項,因為這個翻譯是兩個月前才接洽成功的,幾年前,官方一直不大相信憑我一個人有辦法維護這些內容,但又一直等不到有什麼團體跟他接洽中文化的事宜。在多次通信後才拿到官方的權限。目前我已把整個官網翻了一遍,近期應該就能更新上線。屆時就能讓更多的學生自己上網探索基礎電子電路和一些物聯網常見模組,不再因語言受限。
MakeCode 是 Microsoft 旗下的一個大型教育企劃,一方面是讓學生成為具備軟體設計能力的Coder,一方面讓學生成為熱於實現想法的 Maker。在網站上,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線上程式編輯器,像是前面提到的 micro:bit 的積木式編程器,實際上便是採用了微軟的 makecode。
又比方說,你也可以用它來控制 LEGO機器人,只要幫已經設計好的 LED 顯示、感測器、馬達等模組編寫程式,就能實現像是六軸機械手臂的玩意兒。這樣的軟硬體結合的快速入門課程,和以往以知識傳遞為主的課程(教授發光二極體、麵包板、電機組…等理論)很不一樣。
另外還有些有趣的項目,微軟將MakeCode課程與旗下遊戲Minecraft結合,打造出一邊遊戲一邊編程的另類學習情境;還有讓學生寫遊戲程式,放到一台小巧的編程遊戲機中,製作專屬於自己的Arcade(遊樂場電玩),在國外已蔚為風潮。這些都完全有別於過去傳統教育方式。
目前我在這個項目的重點工作,第一是確保學生能無痛銜接,在學完 Scratch、microbit…後,能在最短時間內就會自己操作,避免在 makecode 上因為譯文差異太大需要重新熟悉,因此力求在 makecode上各種積木式編輯器的翻譯方式脈絡盡量和 Scratch、code.org一致。第二是完善語法參考頁面,就像教小學生查字典一樣,未來學生有不懂的函式,可以有能力自己看懂語法頁面。第三是給教師的線上教學指引,這個部分內容龐雜,所以進度很慢。
從兩年多來的翻譯歷程看來,進度始終在 50% 以下起起落落,主因是官方把滾動式修正的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改…一沒有盯到進度,就被甩到車尾燈都看不到。儘管如此,只要想到能讓我們的學生、教師有更好的資源,與有榮焉,也只能咬著牙把原來翻好的內容重新來過。最棒的是,臺灣始終在這個項目的翻譯進度是大幅領先其他國家的,也算不小的安慰。
這是一個免費線上教學平台,旨在藉由免費的程式社團為 9-13 歲的兒童提供相關的學習機會。線上的課程除了 Scratch 以外, 還有 Python、Raspberry Pi 等熱門語言。
這是我最近一個月洽談到的案子,這個英國倡議的活動是 2012 年開始,距今也有 7 年的時間了,但一直沒有太多的人去翻譯這些內容。我猜想是教學內容太龐雜了,以我來說,把一個教學單元翻好約莫要 7 個小時,所以目前我也只完成了 Scratch 部分的課程而已。目前適逢官方大改版,中文版詳細上線時間未定。
這是一個免費的社團仲介平台,旨在幫助地區的人成立免費程式社團,它和 Code Club 系出同門,一個提供教學資源,另一個則是提供大家線上加入社團與參加活動的平台。
平台創始人用一種趣味化的方式來經營平台,他認為 7-17 歲的下一代很有必要學習程式相關技能,因此他希望志同道合的人,能就自己所在的地區成立免費 Dojo(也就是道場),然後找些本地志工一同辦理社團活動,給年輕 Ninja(也就是忍者)一個一同學習程式的環境。CoderDojo 就是一個媒合擁護者、道場、志工、忍者與活動的平台系統。非常的有意思!
這也是我近期拿到的案子,臺灣目前缺少這樣的一個不用花錢的媒合平台,翻譯的好的話,就能為一些免費推廣程式的社團所用,最後受益的就是莘莘學子,豈不樂哉。在我連夜趕工之下,終於把這 CP 值超高的案子翻譯完了,目前官方改版中,所以也只能靜待佳音。
=== 資訊教育這樣「翻」轉也行 ===
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啟動,雖有美意,但也的確造成教師、家長的一團混亂,畢竟教師們既有的教學模式又要打掉重練一次、而家長們面臨與從前冏異的養成教育。當中最巨大的挑戰,就是資訊教育,因為科技變動太快了,等到政府或地方頒佈資訊課綱白皮書,出版商寫完教科書,教師們研習完課程…直到老師到現場教學時,這些內容很有可能就過時了;而面對不同學校提供的不同資訊教學內容,家長怎能不一頭霧水?
所以要怎麼「翻」轉資訊教育?讓大家真正受惠?對於教學者,這些免費的中文化教師手冊,讓老師們不再捉襟見肘,更有餘力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差異進行個別輔導;對於自學者,這些免費的中文化課程,讓家長們不需手足無措,只需要給孩子一個網址就能在家自主學習。我所翻譯的這些國外資源,是面向 4 到 18 歲想學習程式的學生,內容涵蓋程式甚至整個計算機科學,免費且上網就能取得,更容易普及年輕人相關的概念知識。我們當然可以自己去開發教材,但就像我前面說的,科技發展速度飛快,等開發完了,會不會又成為過去式了。
資訊教育怎麼「翻」轉?我說,也許,這樣「翻」也可以。我認為,未來科技教育與文化的推動,可能不再會是官方主導。民間的力量很重要,這也是我嘗試著翻譯 Scratch,然後順著科技教育的趨勢,接二連三翻譯 Code.org、ScratchJr、Microbit.org、Makecode ,直到最近的 CodeClub、CoderDojo,翻譯的腳步不曾停歇。
三年來我持續在做的,這是這些,我想做的還有很多,像是 Scratch 的中文 wiki 以幫助學習者深入程式設計,甚至因此成為開發者。還有 Google 的 CS First 讓學習者更廣泛的認識計算機科學概念。只不過,回頭看到手頭的翻譯工作進度,又讓我不敢繼續前進。
但,我就很想再繼續多翻譯一些啊!所以我才興起了募資的計畫,有了多一些人力,我才能在維持現有翻譯的情況下繼續向前走,給更多孩子帶來更多機會,加深加廣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技能。
「翻」轉資訊教育 | 讓臺灣資訊教育與世界接軌的翻譯計畫
翻譯國外與程式教育的免費線上教學資源,與世界接軌。
翻譯內容從幼稚園到國小,從國中到高中,讓學習銜接。
翻譯品質精益求精,持續維護、不斷修正,力求本地化。
透過嘖嘖募資平台開始集資計畫,希望透過每月固定捐款的方式來維持我翻譯程式教育相關網站的計畫,資助的方式目前暫訂兩種:
給我一個「贊」
第一種是每個月 150 元,贊助我一個小時的工讀生,以協助我校對工作,支持我繼續維護這些現有專案。如果一次贊助一年份,我會多出 12 個小時的產能唷!
給我二個「贊」
第二種是每個月 300 元,贊助我二個小時的工讀生,以協助我翻譯工作,支持我持續開發新的資訊教材。如果一次贊助一年份,我會多出 24 個小時的產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