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量元素

硫、鈣、鎂是植物營養的「次量元素」。

硫主要以負離子SO4 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而SO2的形態雖然可經由植物葉部吸 收,但是量太高時會因為與水結合產生強酸性的亞硫酸而產生毒害。植物體含硫量會隨著種類改變,差異很大,濃度通常約在 0.1~0.5%,部分十字花科植物含量則較高,在1.1~1.7%之間。硫在植體中不易由老葉中再移出,對於新生長的部位影響較大。含硫的資材常是酸性物質,有些可用做調整土壤酸鹼度的調整資材。

【硫的主要功效】

  1. 部分氨基酸的組成元素(如胱胺酸、半胱胺酸及甲硫胺酸等),合成蛋白質所必需。
  2. 協助酵素及維他命的合成(如維他命A的結構需要硫)。
  3. 合成葉綠體所必需。
  4. 增進豆科作物根瘤形成與種實的產量。
  5. 十字花科作物、具有特殊香氣的作物必需。
  6. 中和鹼性土壤,間接增進鐵、銅、鋅等元素的有效性。

【硫缺乏與過量的影響】

  • 硫在植體內的移行性不佳,缺乏時在新葉先發生,一般典型的症狀為全葉均勻黃化,呈現淡綠色,生長受阻,葉片變薄且細長。嚴重缺乏將導致葉片捲縮枯死。有些植物缺硫的症狀會混合缺氮而不易診斷。部分作物(如高麗菜、油菜等)缺硫會使葉片反面呈現紅色,更嚴重時葉片正反面皆紅紫化,捲葉品種則葉片變平。
  • 一般土壤中硫過量的機會很少,但如果含過量的硫則會造成植物生長不良,部分作物(如柑桔類)的葉片會從葉脈到整片葉片全部黃化,果實提早成熟。最主要的硫化物危害來自於酸雨,即所謂的SO2,除了會降低土壤酸鹼度外,嚴重者還會直接傷害葉片。

鈣主要以Ca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植體中的含量在0.2到1.0%,部分植物老葉 甚至有超過2%的情形。植物吸收鈣主要依靠被動吸收,鈣在植體內不容易運輸,因此 容易在生長點、果實末端及根系出現缺鈣的症狀。一般農用的鈣資材常為鹼性的石灰資 材,對於酸性土壤有調整效果。

【鈣的要功效】

  1. 結合存在植體的細胞壁層與果膠中,是強化細胞壁的重要機制。
  2. 細胞膜需要鈣才能正常進行細胞分裂與生長。
  3. 活化多種酵素系統。
  4. 中和植體有機酸。
  5. 豆科作物根瘤著生的必需元素。
  6. 增進根系生長。
  7. 多種含鈣的農業資材可中和土壤酸性,間接提昇其它多種元素的有效性。

【鈣缺乏與過量的影響】

  • 植株缺鈣則易倒伏及得病,由於在植體內移行性不佳,缺乏時在新葉及生長點先發生症狀,如莖頂與根尖生長受阻且易斷,嚴重者莖頂枯死,根系轉黑腐爛。果菜類缺鈣容易影響儲藏組織的正常發育,如番茄的尻腐病、西瓜果腐病及蘋果的苦痘病,皆是因為缺鈣引起。果實缺鈣則硬度降低不利儲藏。
  • 土壤中鈣含量過高時,會引起硼、鐵、 錳、鋅及銅的有效性降低。酸性土壤若為了改善酸鹼度而連續施用不含鎂的石灰資材,容易導致鈣鎂比過高(大於6)而造成缺鎂。

鎂主要以Mg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植體中的含量一般介於0.1~0.4%,主要存在於葉綠體之中,約佔植體中所含鎂的 15~20%。鎂在植體中的移動性強,缺乏的時候可由老葉移出轉送到新生長部位,也因此缺乏症狀在老葉上較明顯。

【鎂的要功效】

  1. 可促進植物對磷的吸收及代謝。
  2. 植物葉綠體的主要組成結構之一。
  3. 參與植體中各種重要的代謝與作用,如光合作用、醣解作用、檸檬酸循環及呼吸作等。
  4. 擔任多種酵素作用途徑的輔酶。
  5. 增加作物之產量及品質,如提高馬鈴薯的澱粉含量、甜菜糖分、產油種子的含油量等。

【鎂缺乏與過量的影響】

  • 鎂在植體內移行性佳,缺乏時會先顯現在老葉部位,典型的症狀為老葉的葉脈保持綠色而葉脈間呈現黃褐或黃紅色,嚴重缺乏者葉片將褐化枯死。鈣鎂比(大於6)過高將加重鎂的缺乏,應避免單獨連續施用不含鎂的石灰資材。另外過量施用鉀或銨態氮肥也會引起鎂缺乏。
  • 鎂過量則會引起鈣、鉀、錳的吸收受到抑制。
  • 台灣耕地土壤偏酸性的比例很高,加上耕作習慣連續多施鉀肥,其中又特別常見在果樹的栽培上,因而導致鎂缺乏的情形,如柑桔、葡萄、番石榴等果樹的老葉葉肉部分黃化而葉脈保持綠色的症狀。此時可適當補充含鎂的肥料,另外在葉面噴施含有適當比例鉀、鎂的複合肥,也可減少缺鎂症狀的發生。(下圖柑橘葉片缺鎂症狀,葡蔔葉缺鎂症狀)
  • 台肥6號即溶複合肥料。5-18-18-4(氧化鎂)
  • 台肥43號即溶複合肥料。15-15-15-4(氧化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