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菌

蘇力菌(Bacillus thunigiensis, Bt)是一種微生物,也是一種成熟的生物性農藥用植物保護藥物產品名稱,其包裝內含有一種細菌的孢子及殺蟲結晶毒蛋白。

安全性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會產生殺蟲結晶毒蛋白,結晶毒蛋白具有專一性的殺蟲效果,並且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全無傷害,因為蘇力菌的專一性和作用機制,被認為是蟲害防治的一種安全選擇。使用蘇力菌無安全採收期之限制,可隨時採收,是一種安全又無殘毒,極環保的植物保護劑。一般作物的栽培,在作物生長早期,即可單獨使用,到了栽培後期,尤其接近採收期,更要為確保蔬果安全無殘毒,避免使用化學藥劑,而使用無殘毒的蘇力菌。

蘇力菌產品對人、牲畜、鳥類這些高等動物,以及其他非目標昆蟲並無毒性。對脊椎動物無胃毒,尤其哺乳動物的胃酸可以破壞之;孢子不會在肺中發芽,不會造成傷害,大量吸入時所造成的反應,僅如同一般無害異物粒子大量入侵之反應。

特性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屬好氧性革蘭氏陽性桿狀細菌(Gram-positive)。在生長週期末段或營養缺乏、環境不良時,會進入不分裂的半靜止期,產生休眠性的孢子(endospores),除了孢子外 ,在孢子的旁邊同時形成殺蟲結晶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ICP),對某些昆蟲具有特殊的毒殺能力,其殺蟲結晶毒蛋白的殺蟲範圍,與昆蟲腸內上皮細胞結合受器(receptor)的專一性有關,不同的殺蟲結晶蛋白,會辨識不同的結合受器位置,因此殺蟲之對象亦有不同。目前主要應用在害蟲防治對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有殺蟲結晶蛋白基因。 (鱗翅目:玉米穗蟲,甜菜夜蛾,斜紋夜盜蟲,秋行軍蟲,小菜蛾)

作用機制

昆蟲幼蟲食入蘇力菌殺蟲結晶蛋白時,在中腸高鹼性下溶解和蛋白(protease)的作用,使其具有活性片段和構造片段的130~140kDa前毒素(pro-toxin),活化成60~70kDa的毒素(toxin)。經活化後的毒素與中腸上皮細胞刷邊緣膜之高親和性接受器結合,隨後毒素插入質膜,造成孔洞,導致透壓失調,細胞腫脹、解離,中毒的昆蟲進食減緩,終至死亡。

田間使用注意事項:

  1. 效果比化學農藥稍慢。於田間應用,因毒素為非接觸性毒效,需要被昆蟲吃下進入中腸,在高鹼性下才會被活化,一旦活化發生作用,中毒的昆蟲很快就停止取食,呈現麻痹狀,雖未見立即死亡落下,但也不再為害作物。
  2. 蘇力菌本身怕日光照射,易受紫外線破壞,紫外線在上午11點至下午2點間最強,除非是陰天,否則晴天應在午後3,4點以後使用較為恰當,以免蘇力菌受日光紫外線破壞而失去毒效;使用後夜晚來臨時,害蟲出來取食就會中毒。
  3. 因施藥後的每日,殘留在葉片的蘇力菌仍會受日光、溫度等環境因子的影響,在日曬下3,4天即迅速失效,不像一般化學性殺蟲劑,普遍地殘藥性較長。又因蘇力菌對昆蟲成蟲沒有毒效,又沒有殺卵效果,使用後成蟲仍會繼續產卵,而且卵也會繼續發育,又有幼蟲孵化出來時,應繼續使用。
  4. 一般蘇力菌產品製劑不含展著劑成份,因此在做葉部噴灑時需添加展著劑使用,增加蘇力菌在葉片上之附著,使昆蟲更容易取食到,殺蟲效果會較好。
  5. 蘇力菌產品在水中呈懸浮狀,噴施使用中,應繼續搖動或攪拌,以維持有效成份的均勻懸浮,增加分散效果。
  6. 蘇力菌要保存在陰涼處,才不會迅速失效,若能低溫冷藏保存,則藥效更可以獲得最佳的保持。
  7. 蘇力菌不具移行性,不能滲透入植物組織,要對付葉部害蟲,不能由根際施藥,除非是對付根部地下害蟲。
  8. 蘇力菌具專一性,只對付某類昆蟲,不會傷害其他生物,像是寄生性的寄生蜂、捕食性的草蛉等害蟲的天敵,蘇力菌和天敵可以互相配合使用,達成綜合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