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育和肥料三要素
肥料的吸收率和植物發育生長的生命過程有密切的關係,植物發育生長的生命過程可約略分成營養生長期、分化期、和生殖生長期三階段。
植物從種子發芽、生根、枝葉繁茂到開花結果的生理過程,每個階段所需吸收利用的肥料三要素的量有顯著的差異。若以全期所需要吸收的氮、磷、鉀之總量各為100%,則各個生長階段所吸收的各要素量佔其總量之百分比稱為肥料吸收率。
在營養生長期,植物對氮素和鉀素的需求較多,對磷素的需求較少。在分化期,植物開始對磷素要求轉旺,吸收量達到高峰,同時仍需要吸收多量的鉀素,至於氮素的需求則逐漸減弱。在生殖生長期的花蕾孕育,開花,結果期間,植物對三要素的需求量,基本上和分化期相當,直到植物進入果實成熟期才開始降低對三要素的需求。
一般的施肥方式是將肥料施到土壤中,肥料三要素經過水分溶解,隨水分進入土壤當中,到達根圈活動範圍再被根系吸收進入植物體內,所以肥料要素和植物根系之間有土壤介質的居間影響。土壤粒子表面帶負電荷,為了中和電性,其上吸附許多帶正電荷的鈣、鎂、鐵等陽離子,這些離子很容易和磷肥的磷酸根陰離子結合成水溶性低的磷酸鈣鹽、磷酸鎂鹽、磷酸鐵鹽等,因此,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很差,亦即不易隨著土壤水分長距離移動,被分配到整體根圈範圍,所以在以土壤為栽培介質的系統,磷肥通常在基肥時,即將整個植物生長週期所需的磷肥要素全部拌入土壤之中。
氮肥和鉀肥則因容易溶於水中,且可隨土壤水分移動到根圈範圍內,所以可以分期分量施用。通常在基肥時,將整個植物生長週期所需的氮肥和鉀肥2/3拌入土壤中,其餘1/3則在植株旺盛生長期當追肥施用。這樣的分量分次施用肥料顯然很粗放,並非最符合植物發育需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