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枝菌根菌 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係指植物根部受菌根真菌感染後,菌絲因在根部皮層細胞內形成細小雙叉分支的叢枝體(arbuscule)而得名,此外,通常在菌絲末端或中段觀察到菌絲膨大形成囊泡(vesicle)。近年來發現並非所有的菌根菌可在根內形成上述二種構造。叢枝體是作物與真菌養分交換的主要場所,即宿主植物將光合作用形成的養分供給真菌,而菌根則以其根外菌絲來協助植物體吸收水分與養分。菌根菌是能與90%陸地植物根部形成共生關係的有益真菌,主要包括內生、外生及內外生三大類,一般農田作物以內生菌根菌為最多,尤其以囊狀體一叢枝內生菌根菌最普遍且受到重視。
菌根菌可藉由感染在寄主植物根部(菌根菌可從根毛侵入根部),並將菌絲伸出根外,菌絲可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協助寄主直接吸收土壤中之低分子有機物、水分及無機養分,如N、P、K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特別是對於磷肥的吸收,效果尤其顯著),並透過內皮進入導管向上運輸,因此可以使成熟根也有如同根毛的吸收功能,增加植物根部的吸收面積,進而促進植物生長,增加植物對逆境及根部病害之耐受力,提高移植存活率,降低作物對肥料與農藥的需求。
一般認為接種菌根菌後對作物之影響:
【應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