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驥大人係光緒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派駐於,蘇澳永春金面山一帶邊防汛地,殁年營葬於寶塔現址地,原碑誌立於光緒五年二月由友人周樹人奉立,碑文篆刻皇清勅授登仕郎官銜係正九品文官職等,亦金面山、蛙仔湖一帶派駐清軍中官銜之最也,當年公墦起掘時,靈骸已化塵土,僅存配帶腰桿二杖、玉環二只、釘根一柱,現安置於為公靈塔墦碑內,據鄉野史冊謹記,公殁斯於番人狙殺而殉矣。
郭登雲大人(山東臨溪縣人氏) 服役於定海左營左哨四隊勇部隊、俞長松大人(安徽六合縣人氏) 服役於定海左營勇部隊。雲、松公係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八月十日隨查得參將鄭運泰所統定海勇左營部隊,移防駐台之海汛兵勇將士,當年蘇澳邊汛哨區分佈為前哨山上砲台(即砲台山)、該砲台創建於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由參將運泰公所築建也,中、右、後哨駐蘇澳後街(應為長安、永光、金面山一帶),左哨五里亭(應為永春蛙仔湖一帶)該哨區為雲、松公派駐防區,原靈骸亦起掘於駐哨區週遭丘坡地,碑誌立於光緒二十年五月三日奉立,松公為同年二月奉立,原塑像靈骸供奉於永樂粗坑段萬善公祠,茲因該廟祠建造於北迴鐵路基地處,因而遷移至本寶塔奉祠。
民國五十年間蛙仔湖一帶,有一墾荒者曾起掘出數百具合葬義塚靈骸,據當地長者傳述,該義塚應為光緒年間盛傳,清營遭生番狙殺而覆没之清軍兵勇遺骸,耳傳事件之鉅何以不見清軍文獻謹記矣,或亦為光緒二年蘇澳清營盛傳染疫而卒之兵甲也,起掘後村民將之合祀於雲、松公爐下,茲因北迴鐵路築建隨之為公遷至本寶塔奉祀,數百具遺骸之多,本應堆積如山,何以塔內唯獨不見義塚痕跡,或立碑謹誌,令人百思不解之際,根據本宮知悉始末邱資深委員焰全尊長謹述,當年萬善公祠有一精神失常,妣名罔娘者常將義塚靈骸當之柴火燃燒化之灰燼而棄矣,斯年遷至本塔時靈骸已當之無幾、年代甚遙,據理推斷該義塚靈骸應合置於雲、松公靈塔墦碑下封存永垂,歷史追溯何哉,眾之紛紜、耳語瞎敍,值得探討深思,期後人繼而不捨、撥雲見日、沿根追尋不為人知史蹟,緣此敬文謹誌、永垂文獻史冊,供後人追思溯源,萬載流芳。
中華民國一0八 年 歲次己亥 桐春 日月宮 謹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