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宮 忠靈塔沿革 志

         本塔創建於民國六十二年天運癸丑,籌建緣起於早期本廟址地周遭坡堤沿岸相思樹林立,樹蔭下遺留著光緒年間,清廷特派官員王家驥及當年隨軍派駐戌守蘇津邊防海汛兵勇墦塚,為安置塚內靈骸而籌建靈塔,取名忠靈塔(係時任縣長 陳進東 所敬題)供後人緬懷追念。

         籌建之初為適守當年法規,本宮即向蘇澳民眾服務站提出申請,並會同該單位現場勘察後俾得核准建造,圖樣設計為地下一樓地面七樓八角建築,採鋼筋磚瓦結構,取形八角源自於文王八卦之理,太極之根源、皆具趨吉避凶之功,故取其形。         

         開基立向本塔坐北亥山兼乾正針,係依登仕郎 王家驥原碑向定針,塔位圓心點亦為墓穴處,闢建初期規劃為地下一樓地面二樓,龐大工程經費之鉅非委員會所能負荷,當年委員諸公均以互助會募款方式鳩資籌建,初期總工程款支出合計為 新台幣:貳拾萬叁仟零貳拾陸元貳角整。在欠缺機械的年代,均以傳統開挖方式,一步一腳印、業經二年餘,艱辛歷程,涓吉於民國六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丑時,正式入祠安座。祠內奉有仕郎公王家驥及郭登雲、俞長松二位兵勇大人,均雕有塑像及骸位供奉,另奉有骸位兵勇者為:陳洪登、張玉發、賴大人。譚必勝為後期起掘入祠兵勇。民國七十年間蘇澳鎮公所基地處,起掘出土上百具居家失落靈骸,當年由鎮公所派員與本宮接洽,仍入祠於本塔內。延續工程於民國七十年間闢建完工。

          郭登雲、俞長松二位兵勇大人原立碑於永春里俗稱 蛙仔湖一帶山坡林下,起掘後鄉紳立萬善祠於永樂里粗坑段,並雕有塑像奉祀,茲因該靈祠位於北迴鐵路基地處而遷至本塔安置,依據宜蘭縣文化局文獻謹記,民國五十年間據傳一墾荒者於永春里蛙仔湖一帶起掘出數百具合塚靈骸,起掘後合祀於萬善祠,當年遷移時亦隨雲、松公入祠於本塔內供奉。在追根探源之際,本宮於民國一00年間從新開啟塔內封存已久骸位,所見之靈骸而非文獻所謹述之眾,年代甚遙,唯撥雲見日,沿根追尋不為人知的史跡。

         冉冉歲月、風雨摧殘,致使塔座損壞龜裂不堪,本宮緣於民國九十一年委請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協助安全鑑定勘測,確立本塔為嚴重損壞危樓,緣此於民國九十二年重新整修補強,圖樣設計即由原塔外圍壁面處延伸本塔基座,均以逐層延伸補強至塔尖,開挖後原舊塔地下室樓層既為完工後一樓樓層,補強工程為防止原舊塔基座傾斜倒榻,一樓施工均分三次開挖三次灌頂方式完成,在文化領域裡,前人創建千秋寶塔,傳承歲月中,已展現出輝煌風貌。

       中華民國一0八 年  日月宮印  歲次己亥 桐春  日月宮  謹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