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畫畫,真是美術史上的災難啊!

AI畫畫,真是美術史上的災難啊!如今,AI技術飛速發展,Midjourney、DALL·E等平台讓人人都可以輕鬆創作出一幅幅「藝術品」,然而,這股AI作畫風潮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全民用AI作畫,但高達九成的作品,毫無品味可言,充滿了粗俗、千篇一律的審美。曾幾何時,繪畫是一個人心靈的延伸,無論你的畫技如何,你的每一筆畫、每一個色塊,都能反映出你對世界的理解與感受;而今天,AI的興起似乎抹煞了這一切。回顧那個美好的手繪時代,或許,正是因為AI作畫的興起,我們才更加懷念那個屬於人類獨有的「塗鴉年代」。

在AI畫畫出現之前,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畫筆表達情感,甚至那些技術不佳的畫作也擁有其獨特的個性與風格。藝術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創作者心靈的映射。哪怕是簡單的塗鴉,也能透露出創作者的內在思考和情感投射。我們曾可以在那不甚完美的線條中,看到一個人如何細膩地處理肌理與筆觸,如何運用顏色來傳達感情。那些日子裡,每一幅畫都是一個人獨特的創造,承載著無可取代的個人風格。

但如今,AI作畫似乎打破了這種獨特性。Midjourney等AI工具一次生成四張圖像,看似為使用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但實際上,這些圖像多數缺乏真正的藝術價值與深度。更糟糕的是,許多使用者往往會選擇其中最「俗」的一張來使用,這暴露了全民美感嚴重缺失的問題。審美水平與鑑賞能力的低落,是AI時代一個被低估與忽視的問題。過去,學習藝術需要時間、耐心與技術積累,這使得藝術創作本身擁有一種神聖的光環,讓人對美有更高的敬畏之心。而如今,AI畫畫讓創作變得輕而易舉,快速產出一幅「看起來不錯」的作品,卻失去了真正的藝術內涵與深思熟慮的過程。

這樣的情況不禁讓人反思,我們是否在一個失去品味的時代裡逐漸沉淪?當每個人都可以通過AI生成圖像,我們的審美能力是否正在被消耗殆盡?過去,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幅作品來感受創作者的用心,但現在,AI生成的圖像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真正的靈魂。一張AI生成的圖像,可以短時間內吸引目光,但卻難以觸動人心,因為它缺少了人類創作者那種細膩的情感流露和深層的思想表達。

這不僅僅是AI技術的問題,更是當代美術教育的缺失。當越來越多的藝術創作依賴於AI技術,我們是否忽略了培養真正的藝術審美能力?事實上,審美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的。只有通過不斷地觀察、分析、創作,才能培養出對藝術的深刻理解。而如今,隨著AI技術的普及,許多人不再願意花時間去研究藝術,而是直接依賴於AI工具的快捷與便利,這無疑削弱了人們對美的感知力。

值得注意的是,AI技術雖然在某些方面解放了藝術創作的局限,但它也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藝術創作的多樣性。當越來越多的創作都依賴於相似的算法和數據模型時,藝術作品的個性與差異性將變得愈發稀薄。反觀手繪時代,無論是拙劣的塗鴉,還是高超的繪畫技巧,都能反映出創作者的獨特視角與心靈世界。而AI生成的圖像,雖然看似完美,卻難以傳達出這種獨特的個人情感。

此外,AI畫畫的普及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藝術創作的意義何在。藝術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美,更是一種文化與思想的表達方式。當我們使用AI生成的圖像時,我們是否仍然能夠體驗到那種創作過程中的快樂與成就感?還是我們只是被AI的高效與便捷所迷惑,逐漸失去了對藝術本身的熱愛?

或許,在這個AI作畫的時代,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那些來自人類手工創作的藝術品。這些作品,不論技術高低,都蘊含著創作者的情感與思考,是他們在漫長的創作過程中一筆一劃積累起來的心血。而AI作畫,雖然能夠快速產出大量圖像,但它無法替代那種經過時間打磨的藝術創作過程,也無法傳遞出真正屬於人類的情感與靈魂。

總的來說,AI技術的發展確實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價值不在於速度與技術,而在於創作者內心的情感與思想表達。當我們每一次欣賞一幅藝術作品時,我們應該更加注重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而不僅僅是作品本身的視覺效果。在這個AI時代,我們或許應該更加警惕,避免讓技術掩蓋了藝術的本質與靈魂。

因此,無論AI技術如何發展,我們都應該始終保持對人類手工創作的尊重與熱愛,珍惜那段屬於我們自己的「塗鴉年代」。那是屬於人類心靈的藝術,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創造,而不應該被AI的快速生成所取代。藝術,終究還是應該屬於人類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冰冷的算法與數據模型。

鏘鏘, 2024, 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