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鏘鏘在阿婆肉粽被民視新聞採訪

記者/鄭惠仁

台南市以小吃聞名,許多觀光客來到府城,總覺得意猶未盡,因為想

要吃的小吃太多了,單是肉粽就夠讓人眼花撩亂,有陳家、劉家、再

發號、楊哥楊嫂、遠馨阿婆肉粽及無數兼賣肉粽的小吃店。

端午節將近,今天到南寧街中山國中對面的阿婆肉粽採訪,阿婆肉粽

只外賣不提供內用,在眾多肉粽店中最特別。該店是已故老阿嬤吳楊

珠創設,雖然四年前已過世,傳給兒子及媳婦經營,但兒子、媳婦也

都上了年紀,很符合「阿婆肉粽」精神。

該店牆上掛有價格表,是各店沒有的特色,你買幾個卻不知多少錢,

看表就知曉。老闆說:「童叟無欺」,讓消費者買得安心。

在訪問時遇上台南大學副教授林豪鏘,這位從小愛吃肉粽的學者,曾

一天吃十多個肉粽,他說起阿婆肉粽吸引人之處,就是那入味的餡料

,及入口即化且不油膩的豬胛心肉塊,他說,吃到那肉塊就有「幸福

感」。

林豪鏘說起他妹妹愛吃阿婆肉粽的故事,嫁到北部的妹妹因端午節沒

有阿婆肉粽吃,電話中大哭,如此愛吃阿婆肉粽,也真讓阿婆肉粽上

下感動莫名,真應該請林豪鏘當代言人,不然頒個感謝狀也可。

台南市知名肉粽店多,可一家家品嘗,但可別錯過阿婆肉粽,確實有

過人之處。

遠馨阿婆肉粽 - 聯合報南市地方新聞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tainannews/2942432#ixzz1rXT2WvOz

電視報導-鏘鏘詩人數位藝術個展

[華夏藝廊] 當圖像遇上視覺詩 - 作者企圖藉由這次的個展,面對個人當下在詩壇與藝術界間的曖昧角色與定位。當代藝術創作裏是否可能存在文藝性與繪畫性,係作者有意探索的古老命題。作者將過去二十年的詩作-,結合近年的錄像創作,透過數位程式符碼而創造了新的介面。本作品承載的,既不是文字,也不是圖像。我們企圖體現的,是在文字與圖像相遇、詩句與錄像邂逅的時刻,其所形成-的當下狀態。這是種無法說明的不確定性,充滿流動感。作者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視覺本體論,更是讓觀眾體現這些感受的過程。

當文字堆疊,緩緩形塑蘊染與細紋,於是詩句構成一種連結,讓所有認知與感官俱皆擁有自己的位置,而傳達了我們在各種處境下的姿態。觀眾可透過個人經驗,進入詩的情境。視覺-並非終點,不再只是互動後呈現的結果而已。這是一種「無終點美學」,讓觀眾可以藉由文本回溯自己或作者的意念。作品經由藝術家的高度敏感介入,讓私密進入公共空間,並洋溢-力量。本作品穿透文字的姿勢,讓圖像成為意念的載體,思維不同媒介間是否存在優先性的興味。人生起伏並非工整,這是我們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