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遊戲易學難精的原因是這遊戲的概念很多都很直觀,但是細節你不看說明書是不知道的。
行動力 (Action Point)
行動力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回合可以進行的行動數量
基本行動力是 2,無論如何行動力都不會低於 2。行動力的增加方式為獲取政治點數或者轉型為軍閥(行動力不會低於4點),以下列表是政治點數對行動力的影響。
司令部 (Headquarter)
每個勢力都有一個司令部,在司令部所設置的地方,你可以進行政治改革。(相當於研發科技)
如果司令部被攻佔 的話,政治改革也會移除。
司令部所在地的政治值雙倍計算。
遊擊隊的司令部就是遊擊隊的所在地,遊擊隊可以在所在地發動攻擊。該地所擁有的勢力也可以對遊擊隊進行清剿,將遊擊隊迫離自己的根據地,將視當地治安值的高低而有一定機會消滅遊擊隊的部隊。
列強的司令部為該列強與地圖接壤的地方。列強即使所有根據地被攻佔,也可以 從司令部所在的地點進行反擊。
總司令 (Commander)
不是所有勢力都有總司令。有總司令的勢力,總司令本人的忠誠度永遠是 200,另外總司令不能被解僱,其部隊亦不會被消滅。
腐敗值 (Corruption)
隨著控制範圍的增加、政權人員擴充、政權複雜程度的上升、不良人員加入、權力對財富的掌握增加,以及國民質素和法治不足等....,漸漸會產生低效率的行政和資源濫用的情況,這形成了「腐敗值」。
傳媒值 (Media Influence)
代表你的政體對於輿論的影響力,投資政體控制的傳媒可以加強這種影響力。傳媒的影 響力主要在於人民輿論上的影響力,不論是對自己一方的有利影響和煽動敵方的人民方面也是一樣有用。除此之外,傳媒亦可以感召民兵作戰。
影響
來源
每點傳媒力可以令所有據點每回合回復 +0.5%的治安值
每點傳媒力在發動暴動的時候可以 +1%的影響力
每點傳媒力在被發動暴力時則會 -1%的影響力
回復民兵數量 +1
建立「報館」或者「電臺」
使用「社會主義」政體可以額外提供 +1傳媒值
登用具有「輿論能力」的將領,例如 +12點的毛澤東
外交值 (Diplomacy Value)
代表你的政體的外交手腕,基本上只 能由具有「外交家」技能的將領提供。具有良好 外交手腕的政體,在各項對外交涉上都會有加分。
影響
來源
在對外使用「交涉」時效果會直接加上外交值
在對任何勢力宣戰的時候,減輕不良影響或增加良性影響
在被宣戰的時候,增加對對方治安的不良影響
登用具有「外交 能力」的將領,例如 +12點的周恩來
宗主國、附庸與同盟 (Puppet State and Alliance)
被降服或者被扶植的勢力就會成為「附庸」,附庸並沒有獨立的外交權利。其外交狀態將會和宗主國一致,直至對宗主國宣戰為止。
同盟則為雙方平等的結盟。
宗主國的權利
附庸的權利
同盟的權利
控制附庸的外交狀態,當宗主國向其他勢力宣戰時,附庸亦會一同宣戰,和平及同盟亦同樣照辦
宗主國可以使用附庸的據點作為攻擊據點
宗主國可以清剿附庸的據點所處的遊擊隊
附庸的海港和石油資源直接算宗主國所有
(但據點的經濟力不包括在內)
在計算勝利條件的時候,附庸所擁有的據點算進宗主國裡
當附庸被宣戰時,宗主國亦會同時被宣戰
當宗主國被消滅時,所有附庸皆會獨立
同盟可以互相使用對方的路線進行攻擊
改革力 (Revolution)
一個體系裡面自新反省的力量,改革力會影響到的是「政治改革」的速度。當沒有政治改革正在進行的時候,改革力則會改善社會的文化。每回合用剩的行動力都會自動進行政治改革或者更新文化。
影響
來源
每回合都會自動推動改革點數
增加以行動力推行改革的點數
會和剩餘行動力增加文化值
當改革力是負數 時,則會減少用行動力改革的效果,最低每個行動力能推動改革 2點,不會導致文化或政治改革自動倒退
每所「大學」都能夠提供 +3點
每所「官僚機構」都會 -1點
在「德膜克拉西」政體下,官僚機構將不會減低改革力
登用具有「革命家」能力的將領
文化值 (Culture)
一個群體的生活方式,廣義上可指人類所有的活動行為,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也是文明內在的精神表現。具體而言包涵宗教、哲學、藝術等思想與習俗,也是群體凝聚認同感的主要途徑。
影響
來源
雇用內閣
取得結局獎章
每回合剩餘的行動力
每回合改革力減去腐敗值的結餘
擁有會每回合增加文化值的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