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幟來源:袁世凱中華帝國國旗
遍地要塞的山西、擅長拖延防守戰的晉系將領和擅長騎兵機動戰的綏系將領-彈性的組合。
====================================================================
劇本一:(勢力難度:困難)
宗主國:無 司令部:太原
位處三大勢力的包夾,剛開始的據點又只有貧瘠的山西,領內的礦產可謂初期的命脈。
有限的國力難以支持大幅擴軍,最好與周遭的勢力都打好關係,不輕易捲入戰爭。
但一旦他勢力在戰爭中遭到重創,便將自己的老本全部投入以求搶佔其據點,玩家必須如同歷史上的閻錫山,慘澹經營、精打細算、左右逢源和看準時機出手。
--------------------------------------------------------------------
劇本二:(勢力難度:困難)
宗主國:無 司令部:太原
還是位處於三勢力的包夾,只是從劇本一的直、奉、馮換成了國民政府、中共、日本,其中一開始最大的強敵是日本。
不過由於遊戲沒設計好的關係,比起馬上就會被打得滿頭包的冀察政務委員會和國民政府相較,晉系反而不會太快受到攻擊,因此相較其他軍閥而言有較充裕的時間部屬防禦。
而且所在地勢險要,也不容易被攻破,但日後的發展才是問題。
--------------------------------------------------------------------
劇本三:(勢力難度:極困難)
宗主國:無 司令部:太原
終於不再像前兩劇本一樣被人三面包夾-而是變成了被中共單一勢力的完全包圍。
只剩下兩個困守的孤城,情況只有四面楚歌可以形容。
幸好拜遊戲中神奇的任意門系統所賜,玩家可以穿過無鄰接之同盟國府的據點去攻打他勢力,所以也不是完全絕望。
雖然大將傅作義已被中央徵調去了,但玩家仍有楚溪春這位可在防守戰中倚靠之名將,務必重用之。
====================================================================
晉系可徵召之兵種:
類別
兵種
圖片
民兵系
民兵
步兵系
步兵
騎兵系
高原騎兵
砲兵系
砲兵
機械系
日式裝甲
====================================================================
總司令:
姓名
綽號
肖像
技能
內閣
兵種
說明
閻錫山
山西王
政治力 +2
外交值 +2
補給 +4SP
步兵戰力+10%
每個設施
+1 補給
新軍步兵
統治山西達三十餘年的晉綏軍領袖,歷經袁氏、皖系、直系、奉系、國府等不同中央政府以及多次大戰始終屹立不搖,亦曾有問鼎中原之志,但最後仍敗給中共。在遊戲中對經濟、政治、外交上都有幫助,亦能作戰。
重要將領:
姓名
綽號
肖像
技能
內閣
兵種
說明
商震
徐永昌
傅作義
龍城飛將
楊愛源
外交值+2
訓練效果 +40%
步兵戰力 +10%
聯合防禦 67%
防守戰時
每個防禦工事
-10%敵人戰力
政治力+1
外交值+4
訓練效果 +40%
步兵戰力 +10%
跟所有勢力
友好度
每回合 +5
機動+1
衝鋒+1
騎兵戰力 +30%
裝甲巨鎚 50%
偵察兵的
機動力再+1
火力+1
傳媒力+4
補給+4SP
步兵戰力+10%
因貪汙損失
的金錢減半
新軍步兵
新軍步兵
大漠騎兵
民兵
雖然在日後與閻錫山分道揚鑣,此時仍是值得倚重的戰力,且具備外交長才。
擅長政略,此外外交亦可、作戰亦佳,此人若在則諸事無須擔心!
中原大戰以至抗戰和內戰中的一代名將,在遊戲中相當善於急襲。
對火力有加成,且能提高補給和治安,對貧瘠的山西來說相當重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
劇本一初始將領名單(新軍步兵*3 高原騎兵*3 騎兵*1 砲兵*1 步兵*1 民兵*6 內閣人員*1)
將領名
閻錫山
辜仁發
商震
豐玉璽
張蔭梧
孫長勝
徐永昌
楊效歐
傅作義
孫楚
趙承綬
王靖國
楚溪春
楊愛源
陳長捷
趙戴文
技能1
政治力 +2
兵力 +45
外交值 +2
兵力 +45
兵力 +30
兵力 +60
政治力 +1
兵力 +15
機動 +1
火力 +2
兵力 +45
防禦力 20%
防守 -20回合
火力+1
兵力 +30
傳媒力 +2
技能2
外交值 +2
士氣 +1
部隊經驗 +40%
防守 -4回合
傳媒力 +2
衝鋒 +1
外交值 +4
士氣 +1
衝鋒 +1
防禦力 20%
衝鋒 +1
高原地型 +15%
步兵戰力 +10%
傳媒力 +4
機動 +2
政治力 +1
技能3
補給 +4SP
防守 -4回合
步兵戰力 +10%
高原地型 +15%
補給 +4SP
騎兵戰力 +10%
部隊經驗 +40%
防守 -8回合
騎兵戰力 +30%
高原地型 +15%
高原地型 +15%
部隊經驗 +40%
--
補給 +4SP
衝鋒 +1
腐敗度 -2%
技能4
步兵戰力 +10%
砲兵戰力 +10%
聯合防禦 67%
補給 +2SP
步兵戰力 +10%
--
步兵戰力 +10%
防禦力 20%
裝甲巨鎚 50%
部隊經驗 +20%
騎兵戰力 +10%
步兵戰力 +10%
--
步兵戰力 +10%
騎兵戰力 +10%
--
兵種
新軍步兵 LV1
砲兵 LV0
新軍步兵 LV1
民兵 LV1
民兵 LV0
高原騎兵 LV1
民兵 LV1
民兵 LV1
高原騎兵 LV2
民兵 LV1
高原騎兵 LV1
新軍步兵 LV1
步兵 LV1
民兵 LV1
騎兵 LV0
內閣人員
圖片
內閣能力
每個設施 +1補給
防守戰時每個防禦工事-10%敵人戰力
跟所有勢力友好度每回合 +5
偵察兵的機動力再+1
每個憲兵+1全據點治安
因貪汙損失的金錢減半
腐敗度對文化值的影響減半
劇本二初始將領名單(新軍步兵*3 大漠騎兵*1 高原騎兵*3 鐵甲車*1 步兵*1 民兵*3 內閣人員*1)
將領名
閻錫山
李服膺
陳長捷
孫長勝
徐永昌
傅作義
孫楚
趙承綬
王靖國
楚溪春
楊愛源
張蔭梧
趙戴文
技能1
政治力 +2
兵力 +45
兵力 +30
兵力 +60
政治力 +1
機動 +1
火力 +2
兵力 +45
防禦力 20%
防守 -20回合
火力+1
兵力 +30
傳媒力 +2
技能2
外交值 +2
防禦力 10%
機動 +2
衝鋒 +1
外交值 +4
衝鋒 +1
防禦力 20%
衝鋒 +1
高原地型 +15%
步兵戰力 +10%
傳媒力 +4
傳媒力 +2
政治力 +1
技能3
補給 +4SP
高原地型 +15%
衝鋒 +1
騎兵戰力 +10%
部隊經驗 +40%
騎兵戰力 +30%
高原地型 +15%
高原地型 +15%
部隊經驗 +40%
--
補給 +4SP
補給 +4SP
腐敗度 -2%
技能4
步兵戰力 +10%
民兵戰力 +10%
騎兵戰力 +10%
--
步兵戰力 +10%
裝甲巨鎚 50%
部隊經驗 +20%
騎兵戰力 +10%
步兵戰力 +10%
--
步兵戰力 +10%
步兵戰力 +10%
--
兵種
新軍步兵 LV1
民兵 LV1
高原騎兵 LV1
高原騎兵 LV1
新軍步兵 LV1
大漠騎兵 LV3
鐵甲車 LV1
高原騎兵 LV1
新軍步兵 LV1
步兵 LV1
民兵 LV1
民兵 LV0
內閣人員
圖片
內閣能力
每個設施 +1補給
跟所有勢力友好度每回合 +5
偵察兵的機動力再+1
每個憲兵+1全據點治安
因貪汙損失的金錢減半
腐敗度對文化值的影響減半
劇本三初始將領名單(新軍步兵*2 高原騎兵*2 鐵甲車*1 日式步兵*1 民兵*2 內閣人員*1)
將領名
閻錫山
陳長捷
孫楚
趙承綬
王靖國
楚溪春
楊愛源
張蔭梧
梁敦厚
技能1
政治力 +2
兵力 +30
火力 +2
兵力 +45
防禦力 20%
防守 -20回合
火力+1
兵力 +30
傳媒力 +4
技能2
外交值 +2
機動 +2
防禦力 20%
衝鋒 +1
高原地型 +15%
步兵戰力 +10%
傳媒力 +4
傳媒力 +2
補給 +2SP
技能3
補給 +4SP
衝鋒 +1
高原地型 +15%
高原地型 +15%
部隊經驗 +40%
--
補給 +4SP
補給 +4SP
--
技能4
步兵戰力 +10%
騎兵戰力 +10%
部隊經驗 +20%
騎兵戰力 +10%
步兵戰力 +10%
--
步兵戰力 +10%
步兵戰力 +10%
--
兵種
新軍步兵 LV1
高原騎兵 LV1
鐵甲車 LV1
高原騎兵 LV1
日式步兵 LV1
新軍步兵 LV1
民兵 LV1
民兵 LV0
內閣人員
圖片
內閣能力
每個設施 +1補給
每個憲兵+1全據點治安
因貪汙損失的金錢減半
警局治安+5